我的找工之路(6)皆大欢喜

  秋天来了,冬天已经不远了。叶子黄了,下一场雨,掉一层叶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习惯了把愿望藏得很深很深,或者假装没有愿望。但我骗不了自己,走在秋风里,踩在落叶上,我心里在想着,我们要是能在冬天来到之前找到工作,该多好。

  我想我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最幸运的是,我们有很多热心的朋友。

  先是有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通过非常曲折的networking路线得来的。几个月之前,他太太读完书开始找工作,他把消息树放倒,询问周围的同事朋友有没有相关的信息。不久以后,他太太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份工作。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天他的同事突然问他,你太太还在找工作吗?我老婆公司刚有人走了,出了个空缺。有没有兴趣试试?这时朋友的太太工作已经基本稳定了,公司也不错,她不想去,而那个职位恰好是个入门的会计职位,于是他们就想到了我。

  然后一切都很顺利。我和我现在的老板一联系,聊了聊,发现我正是她想要找的人,有相关的教育背景,有一些会计经验,但不多。简历发过去,很快定下面试时间。老板Susan是个女的,十来年前自己创办了一个小记帐公司,公司办公室就在她家里。客户主要是通过多年建立起联系的会计师楼介绍而来,她从来不登广告。对于这样的小公司,她也绝不会去登招聘广告来找人,也是通过networking去找,找啊找就找到了八杆子内打不着的我。

  想来也是有缘,她看我顺眼,我也觉得她挺可亲,面试谈得还不错,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公司虽小,规章却都俱全,她一定要对我的背景进行正式的调查。我提供了两个在中国的前上司联络方式,又提供了指导我实习的Z会计师作为我的推荐人,他们都给了我非常正面积极的评价。但新的问题来了,Susan在 email里问我:“我跟Z先生通过了电话,他对你的评价非常的好,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让你离开呢?”我没有在email里面回答,而是打电话回去,我给出的回答是Z先生已经有了一位助手,他在一定时期内不太可能把我留下并给我full time的工作量,而我很希望能找到一份全职的工作。Susan认为我的回答是合乎情理的,告诉我她决定给我offer,当然,我立刻愉快地接受了这个 offer。当天下午,快递公司把工作合同送到了我家,我签完字以后快递员再把文件送回公司。开始上班的时间,定在了下一个周一。

  那一边,我老公也一直没闲着。他面试了一个data entry的办公室工作,主管和经理都见过了,都说没什么问题,让等通知。不知怎么搞的,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星期,给主管打电话,永远是留言,没人回。

  这时有个朋友公司要招系统管理员,帮忙把简历推荐上去了,先是电话面试,然后人力资源部面试,然后经理面试,然后开始工作经历背景调查。虽然他过去在这方面的背景不是很强,但有朋友推荐,另一方面倒也没有资格过于胜任的问题,一切都很顺利,但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走过来,也颇费了些时间。

  就在我去和Susan面试,快要搞定我的工作的同时,有天晚上都快6点钟的时候,我在家替他接了个电话,是一个软件公司的经理打来的。按照记下来的公司名字,我在他的简历库里找,却怎么也没找到。但是我知道这个公司的名字非常的耳熟,我一定在什么地方见过。就在我快想破脑袋的时候,忽然想到了,那是我们一个南开校友——他的师弟工作的公司!大约半年以前,小师弟说他们公司可能会招人,帮忙把他的简历转给了老板。我马上给小师弟打电话,一通报,原来刚才来电话的就是他的老板。不久以后,老公到家了,我把情况告诉他,催着他立刻回电话,因为我在记留言的时候,特意问了对方什么时候回电方便,对方回答说白天什么时候都行,晚上也行,因为他这几天会在办公室工作到挺晚。有过以前隔夜茶就凉的教训,虽然他不是很情愿,还是听从了我的催促。

  这家公司是家软件咨询的小公司,公司小,就比较灵活,招人的时候效率很高。当晚把更新后的简历发给老板和技术负责人,第二天打电话跟进,定下了第三天的面试时间。上午面试完了,下午回家收到上次那家招系统管理员的公司的人事部电话,口头给了offer,让一两天之内去签合约。事情都赶在一起了,我还在那家会计师楼站最后一班岗,他给我打电话问我的意见。我问他:“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小师弟的公司招的是爪哇程序员。他想了想:“我还是最想做回程序员。”我说:“想清楚了?很多程序员想转成系统管理员都没有机会。”他说:“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写程序。”我说:“那好,那你现在就给小师弟的公司打电话,告诉他们你很想去他们公司,告诉他们你现在面临的选择,让他们给你一个决定。”十五分钟以后,他给我发短信:“I got the offer from XXX company.”

  两个人都很兴奋。一切都发生得很快。晚上给朋友电话,告诉了发生的变化,感谢兼万分的歉意。没有什么比拒绝别人辛勤帮助的成果更让人抱歉和惭愧的了。直到现在,我们心里还欠着那位朋友的一份情。如果那家公司早几天给offer,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后来那家data entry的公司也有回音了,要他去签约上班。可是已经太晚了——那位失踪的主管原来是跑去休长假了。世事难料,究竟是事在人为还是天意使然,有点说不清楚了。

  仿佛是要给我们安排一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他的新工作正式上班时间跟我是同一天。而那天刚好是我的生日。

邂逅汽车影院——小记爱德华王子郡一夜

  劳动节长周末,历来是多伦多夏季结束的非正式标志。对于热爱和珍惜短暂夏日的人来说,自然要好好计划一番。老公很早就预订了Sand Bank省公园的宿营地,因为他说那里离他神往的Bass天堂——Bay of Quintt非常近,传说那里一天可以钓到几十条大小嘴Bass,放鱼放到手软。

  我们以往露营总是和几家朋友一起出去,一来怕孤单图个互相照应,二来一起生火做饭到也是个品尝各家拿手好菜的大好机会。没想到这次相熟的朋友都早早有了其他安排,竟然一个伙伴也没拉着。犹豫了片刻,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不取消预订,两个人出发了。

  话说我们开车从多伦多向东狂奔150公里,从401号高速下到62号公路,我抱着地图册,充当导航员的角色。乡间的公路呈疏松的网状,只要大概方向不失,总是可以弯弯绕绕到达目的地的。也许是厌倦了62号公路两边一成不变的农田景色,我提议转弯转到1号公路,然后再绕行到33号公路,从另一个方向朝公园进发。其实1号两边的景色也并无过人之处,然而在我漫不经心看着窗外掠过的农庄小屋时,忽然看到一堵高大的山墙和一个大院子,路旁一个大牌子写着 Drive-In。我以为是什么农机修理站,好奇地多看了一眼,发现旁边还有个牌子,第一行写着“Without A Pad”,第二行写着“Manchurine Cand”。这两行字如电光火石般,忽然让我明白了这堵高大的山墙是干什么用的。

  牌子上写着的是两部暑期影片的名字,由于牌子不够长,最后一个单词都是不完整的,但对于我这个如假包换的影迷来说,这自然难不倒我——“Without A Paddle”和“Manchurine Candidate”。原来,这里是一个乡村汽车影院!

  我们掉头过去细看,发现这个影院规模不小,有两个大屏幕,每个屏幕放映不同的两部电影。另外两部电影是狂蟒2和蜘蛛侠2。院子大门关着,没看到开演时间,也没找到人可以问,我推测应该是天黑就开演。看了看地图,离公园只有十多公里,立刻决定今晚的额外节目就是它了。

  我已经20多年没看过露天电影了,但仍然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公社大院里看露天电影的热闹。一般也是这样的夏夜,吃过晚饭天还没黑我和其他小朋友早已迫不及待把板凳搬到院子里占座位去了。屏幕就挂在公社水房前面的大架子上,开演以后,虽然我们有最好的位置,却不肯安分坐在那里看,非要钻到水房那一边,要看反着的电影,直到太近的大画面把自己看得头晕脖子酸,才肯跑回去坐凳子。附近的工厂也放露天电影,不过他们的幕布是挂在一堵墙上,或者直接把电影放在一堵刷白的墙上。我老公与我同龄,他却没有看过露天电影,只好乖乖地听我吹嘘了。

  晚上先去附近的小镇上找家家常餐厅吃饭,点了当天特价的小牛肉,味道很美,只是分量巨大,花了很长时间也没能吃完。一看表,快八点了,再看外面的天色也快全黑了,赶紧结账赶路。

  一路上我们还在猜测,会不会只有很少几辆车去看。因为我们在小镇上看到了一家影院,上映的新片和多伦多是同步的,而汽车影院的片子,最新的也是上个周五上映的。我们也很好奇片子放映时的音响效果是什么样的,难道是和我小时候看的一样,院子里有大喇叭?那样附近的居民岂不是很倒霉,要被迫听电影。

  说话间就已经开到了。摇下车窗,发现夜色似乎很有魔力,把这个白天寂静得有些荒凉的场院装点得大不一样。入口处停着一辆旧的RV,白天看很破旧,象是堆满杂物,到了晚上,车身上装饰的彩灯闪烁起来,车子变得有点像马戏团的彩车。司机座位上坐着一位穿花裙的老奶奶,戴着大眼镜,耳朵也不太灵敏,要很大声说话她才能听到。从她手里买票入场,有种哈利波特第一次去到魔法商店买书的感觉。由于我很害怕看大蟒蛇,我们要看的是一号屏幕,也就是那堵大山墙背面。之前对于音响来源的疑惑也有了解答,我们只要打开汽车的收音机,对准一个指定的调频频道就可以收听了。

  开进院子一看,哇,好多车好多人!再晚来一会儿,恐怕找车位都困难了。大部分观众应该是附近的居民,开车带着孩子过来看,有的并不坐在车上,而是把车窗摇下,收音机声音开得大大的,搬了椅子坐在草地上。我怕野外的蚊子凶猛,还是老老实实坐在车上。赶紧对好了收音机,男主人/主持人已经开始播音了。他颇为健谈,絮絮叨叨地推广他们的家庭生意——汽车影院,他们将持续引进新片,每周末服务附近居民直到感恩节云云,然后介绍他们还有家庭餐厅营业,想吃晚餐或零食的可以速去购买,然后开始介绍今晚播放的影片……他语速不紧不慢,听得我已经有点发晕。忽然听到一声汽车喇叭,我马上扭头看看是不是我们的车子挡住了别人的路,这时候又响起了几声喇叭,哈哈,我才明白过来,观众们都不耐烦了,开始抗议呢。接着汽车喇叭们仿佛有了默契一样,连成了一片,响个不停,让我们大笑不已,想起了大学时影院里的嘘声。

  可怜的男主人再健谈也抵挡不住喇叭声的抗议,终于宣布开始播放第一部片子《Without A Paddle》。这部电影讲的是3个年轻男人的一次笑话百出的冒险+野营之旅,其中的捉鱼、遇熊、划船等桥断令人捧腹,虽然最后他们悟出的一些生活真谛比较老套,但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是一部完美的适宜露营人士露天观看的电影。那天晚上的天气非常好,天空晴朗,星星闪烁,银河刚好悬挂在我们头顶上方,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夜深以后,蚊子们也回家了。摇下车窗,夜风宜人,孩子们阵阵的笑声就在耳边。

  第一部片子结束以后,已经10点半了,我有些困了,思想斗争了片刻,还是决定留下来看第二场——好久没有这么划算地看电影了,八块钱看两场。中场休息,是孩子们的表演时刻。放映机的大灯没有关,孩子们站到椅子上,手舞足蹈,看自己的影子在屏幕上跳动。经典的小狗手势,互相对着厮打,还有可爱的小白兔一跳一跳,十分可爱。天下孩子们的乐趣都是一样的,和我们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候一样,就那么简单,可以一直快乐地玩下去。

  坚持看完第二场电影,已经是午夜时分。引用我们健谈的男主人的影评,这部片子的主演是丹泽尔华盛顿,这家伙在每部电影里都是一个样子,不过他是个好人,演得不错。嗬嗬,评得还真的很犀利呢。

  回营地的路上,虽然半圆的月亮出来了,一路上仍然是黑漆漆的看不到边。幸亏白天走过一遍了,要不然真的以为走错路了。回到营地,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一觉起来,才开始回味昨夜Manchurine Candidate的结局剧情,还有我重温的童年欢乐。

  第二天上午出发去湖上钓鱼。天不遂人愿,往往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高。传说中的Bass天堂,对我们分外吝啬。然而,我也明白,我不可以太贪心,既然已经享受了充满惊喜的邂逅,失落一次钓鱼之旅又何妨呢?

尿床与大学

  题目很乱,是吧?不过跟我的思路很象,乱哄哄的,想哪写哪。

  前几天看到一个妈妈在论坛上焦急的问,自己的孩子7岁了还尿床,该怎么办。不禁想起我小时候,到了一把年纪的时候,还偶尔会画张地图给家里人看看。现在回头去看,父母真的是很疼我,从来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去说我。那时候家里还没有洗衣机,床单褥子都是要用手洗的。家里人不说,不等于自己不介意。小时候确实很痛恨自己的这个“毛病”的。也一直羞于跟别人说,偶尔弟弟取笑我几句,也会被我恼羞成怒痛揍一顿(这句话十有八九是我杜撰的,因为弟弟从小长的就比我高大的多)。

  直到上了大学,有天晚上聊天,才忽然发现原来尿床并不是很罕见的事情。我们宿舍六个人,有三个人都是从小尿到大。按照我上铺兄弟的说法:这说明咱脑子聪明。不过聪明归聪明,还好他中学以后就再没尿过床,让我在大学里面踏踏实实睡了四年。此君一上大学就立志要出国,每日里在我头上苦读英语,搞得全宿舍的人不胜其烦,都盼着他赶紧考托考G快点走人。谁料毕业以后,他忽悠一下跑到中科院,留在国内安心赚钱了。前些年跟高中的早恋对象把婚也结了,北京西三环边上的小房也买了,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

  另一个尿床的兄弟,在高中的时候还偶尔诗性大发,给来上那么几张。不过,从年龄上看也很正常。他很聪明,上学早又跳级,就算进大学的时候,满打满算也才16岁,正是二八上进好年华。可惜,学坏容易学好难。很快就跟同宿舍的几个大哥哥们一样,逃课睡懒觉租小说看电影,就是不学习。还好小同学人很聪明,这么混日子居然GTA或者GPA还挺高。毕业以后,很快也跟他的高中早恋对象结婚,安逸的过日子去了。去年还是前年,小同学给我们发一邮件,说自己在公司里面当CTO当腻了,想出国去学什么MBA。我跑澳大利亚使馆给他拿了几份资料,后来也没了下文,估计CTO还是比MBA舒服。

  虽然我现在已经过不了大学的苦日子(主要是没钱,经常买半份菜,还是最便宜的豆芽),但是现在看来,大学生活还是给了我很多很宝贵的东西。比如,我知道了原来人是可以这么的多样化。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是个聪明人,测智商的时候也可以很骄傲的跟同学比数字。直到上了大学,才发现原来聪明无止境。自己的那点智商,从来就不是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东西。

  另一方面,也发现原来我的无数弱点缺点,居然也都能找到跟自己类似的人。小时候字写得不好,英语发音不准,跳高成绩差,都让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脑袋形状长得不好,也都会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小小年纪的我当然也会在这方面很自卑。但等到了大学里面一看别的同学,咳,这都算什么呀,统统小儿科。(注:这里并没有影射南开同学脑袋长的更不圆的意思,请诸校友不要误解)

  可以说,小学跟中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差不多背景都很相似。即使背景不同,口音也总相同吧。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们说:中学是个大家庭,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当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以为老师是说中学同学应该亲如兄弟姐妹,不要搞早恋。等进到大学这个熔炉里,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多样性,什么是自我。到了社会上,更感慨大学才是我真正成熟的地方。

  当然,大学最影响我一生的地方,就是遇到了Pingle,我的“亲密战友”。:D

我的找工之路(5)新的一页

  转机来到之前,没有人能听到它的脚步声。

  在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我接了一个电话,找我的,讲中文,说话声音很小。对方自我介绍他是某会计师楼的Z会计师,以前收到过我的简历,问我现在是不是还在找事情做,他现在那边需要一个类似Co-Op学生的人帮忙做一些事情。我很意外,也很高兴,虽然并不是一份全职领薪水的正式工作,我并不介意,很乐意能有这么一个入行的机会。很快约定了转天下午过去面谈。第二天下午见到了Z先生,没有想象中的严肃面谈,而是简单讲了一下主要的情况,问了问我都学过什么和会做什么,然后就定下来下个星期一早上到办公室正式开始。

  回到家以后,翻了翻以前的纪录,发现我大约是将近三个月以前给Z先生发的简历——因为他的名字在目录上比较靠前。Z先生的办公室堆满了文件纸张,也许杂乱中自有他的一套规律,但我第一眼忘过去,实在是有点眼晕。我一直非常好奇,何以我传真的那份简历可以在这个忙乱的办公室存活3个月之久?后来我对那间办公室情况熟悉一些以后,我的诧异有增无减——我发的那台传真机几乎总是处于一种缺纸的状况,客户要传真文件过来的时候,通常是用楼下接待处的另一台大传真机。不管怎么样,三个月以前这份幸运地逃脱废纸篓命运的简历,给我拉开了我要进入的新行业的一扇小窗。

  事务所里忙起来的时候,真是很忙,因为很多活儿是要赶时间的。Z先生的事务所雇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那段时间主要是由她来带着我,我跟着她学了很多东西。由于我并不是个正式的雇员,我的时间比较灵活,不用呆满朝九晚五,一周也不用五天都去,所以,我在实习的过程中,仍有足够的空余时间留意其他工作机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这边开始了实习,家里那位亲密战友也没闲着,或者说,他或多或少受到了点刺激,开始把自己搞得更忙了。很早的时候,他就申请了一个非盈利组织的volunteer工作,筹备给他们建一个网站什么的,由于人力资金样样不足,进度很慢,不过这份兼差让他熟悉了这边类似机构的运作和一些相关职位的职责。另一方面他找工作比以前更加用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了。有一天我回家比较早,无意中看到他往外发的简历中,居然有申请行政助理一类职位的。我实在有点震惊,他跟我解释,他完全具备这些工作需要的技能,而且他侧重在非盈利组织中的职位,他觉得他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如果入了这行,好好发展,也不错啊。当然,同时他也在继续找他的程序员机会,IT仍然是他最熟悉和最愿意从事的职业,也是他主要的求职目标,行政类职位只在处理完了所有IT 目标职位申请之后的空闲时间再做考虑。我对他的两条路奔小康计划表示了赞赏,不过仍然心存疑惑,这要连所谓的IT精英都能抢到原属于象我这样的前OL们的饭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乱套了。事实上,后来他真的拿到了一个办公室职位的offer,让我大跌眼镜,这是后话,现在暂且按下不表。

  加拿大的求职市场,对于第一次踏入市场的求职者(包括从外国来的新移民们)来说,确实是比较严酷。但有一些普遍的道理仍然适用于这个严酷的市场。我最喜欢的一句老话,说的就是天无绝人之路。有这份基本的信念,才不会在暂时的困难面前否定自己。还有一句大实话就是几分投入,就有几分收获。我亲爱的亲密战友和爱人,他是如此的投入,以至于让我暗暗心疼。有一天晚上,他跟我说,他今天取了一百块现金,让我自己从他的钱包里掏一些零用。我打开他的钱包,发现他的钱包除了一些零钱,几乎就是空的。我问他是不是真的取了钱?或者没放在这个钱包里?仔细一看,取款的收据还在钱包里,然后我和他一起回忆他一天的行程,上午赶着去朋友介绍的Information Interview,出来以后在路上的银行取款机取了钱,然后又赶着去downtown见一个中介,然后下午跟volunteer的同事一起开会。应该是一心记挂着下一个约会,匆匆忙忙忘了拿取款机吐出来的钱就着急赶路了。他说他也感觉自己可能确实太忙了,走在路上脑子里都在想着下一件事情,有些走神,然后连声地跟我说对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弄丢了一百块钱。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很煽情地抱住他两人抱头痛哭一场,增进我们相依为命的感情。但是那样不是我的风格。我跟他说,我只对他心神恍惚这样在外面跑来跑去很担心,以后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紧张了。我还逗他,根据庸俗的小说情节和电视剧情常识推断,估计他马上就可以“成功”了。而银行那边应该有办法解决的,打了几通电话,第二天银行就把钱退回了账户。

  一个多星期以后,他找到了一份兼职替人改网站程序的工作,十块钱一小时,钱不多,好在灵活,任务和成果都在网上交接,在家工作就可以了,也不耽误做其他的事情。看着直接存进账户的工资,我感到非常惭愧。我们两个在一起这么多年,总是他挣得多一些,我花得多一些。这次他给足了我机会让我可以试着当一下那个挣面包的人,但最后还是他先来养活我。

(呵,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把题目改成我们的找工之路呢?)

阿岗昆公园之准备

  长周末就要来了,整理了一下脑子里的东西,跟这次野营的同伴探讨吧。

1.路线

  从400号高速公路出发,大约向北83公里后,接上Highway 11。在Highway 11上开143公里,到达了一个小镇Emsvale。这时向东(右)转上518号公路,前进大约8公里后,到达位于Village of Kearney的Park Office,Park Office在Kearney Community Centre。在这里办完手续,拿到Permit之后,回到518号公路,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曲曲折折大约14公里后,在Forestry Tower Road转右,向东前进24公里,到达3号入口。

  进入Access Point的地图参见:<地图已失效>

2.个人信息

  各组负责登记Camping Site的人,在办理Permit手续的时候,需要本组组员的下列信息:
Full Name
Address
Phone Number
Color of Tent
Plate Number of Car

3.设施

  对讲机:最好能做到每条Canoe一个对讲机,这样每组在前进时,能够做到首尾呼应。在宿营的时候,宿营地一定要留一个对讲机,这样划出去的 Canoe上面能够跟营地联络。Milo要先设定公用对讲机的频道,作为各组联络之用。各小组也要设定自己小组的频道,避免通话时与其他小组相互干扰。

  锯:经验来看,锯比斧子管用。一是轻便于携带,二是砍树的效率更高。斧子最大的用处是把木头劈成小块。没有锯也没关系,斧子也可以,就是砍树的时候累点。实在没斧子,就只好拿脚踹了。

  降解肥皂:液体装小瓶,用来洗手洗脸洗碗洗筷子。要注意的是,因为阿岗昆的水域特点,即使是降解肥皂,也不要把用过的废水倒在湖里面。

  垃圾袋:同样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所有垃圾要全部带走。所以大号黑色垃圾袋是必须之物。

  地图:每条Canoe上都要有一份所在湖的地图,地图如果能够弄成防水地图(用宽胶带纸粘)更好。这次野营的Butt Lake的地图参见:<地图已失效>

  背包:如果是第一次Camping,一定要注意背包的问题。因为这次的野营,车开不进去,而且有两段Portage,需要背船。所以,最好是一人一个大背包,所有的睡袋帐篷都塞在背包里面。如果没有大背包,那么也要尽量减少包的数量。

  电子设备:如果携带照相机、摄像机,要注意一定要有防水袋,或者至少用厨房密封袋包好。这样万一背包落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同样,对讲机也要用密封袋封好,防止浸水。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任何使用电池的设备,都不要直接放在阳光下。我的短波收音机(阿岗昆公园内好象是禁止使用收音机),只在阳光下放了几十分钟,电池就炸掉了。


4.注意事项

  熊:虽然在阿岗昆遇到熊,不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没有把食物收藏好,熊光顾营地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所有的食物,要集中起来,用绳子吊在远离营地的树上。而且要用一根绳子搭在树之间形成横梁,另一根绳子把食物吊在横梁上。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食物留在帐篷内!

  救生衣:安省每年都有人不幸溺水。不穿救生衣,不但危险,而是违法。各个组长一定要监督自己组的成员,不要贪图一时舒服,而带来不便。

  蚊子:8月份是蚊子肆虐的时候,最好备上OFF提前喷在裸露的脚踝脖子等处,也可以带上After Bite用来事后涂抹。

  风浪:划Canoe最害怕的是遇上风浪。特别是侧风的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Canoe就有可能被浪打翻。所以在湖面上,要尽量顶风或者顺风划,同时不要让Canoe被侧风吹到岸边。那样Canoe会在岸边颠簸,很难再离开岸边,并且船里会进很多水。如果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划Canoe,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在恶劣天气下水。

  救人:如果不幸落水,首先要镇静。Canoe不会沉下去,要留在Canoe旁边,等待其他人来救援。把人救上其他的Canoe之后,如果天气或水面情况危险,就不管Canoe,仅救人。水面平静的情况下,其他人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把Canoe翻过来:一个人保持平衡,另一个人把落水的Canoe慢慢垂直拖到自己的Canoe上面,直到两个Canoe呈十字。然后再把上面的Canoe翻过来,从一头开始,重新放到水里。接着两条Canoe平行挨在一起,一个人负责抓着两个Canoe不要分开,另一个站起来跨到那个Canoe上。重申一下,钱财都是身外物,不论什么东西落水,都不如人命值钱。

  团队:不管各个小组相互间是否熟悉,切记我们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相处3天。一个人是否是Team Player,在野营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出来。不论在野营过程中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Team优先。Team没有做决定之前,可以充分讨论商议。一旦 Team做了决定,最好不要固执己见。

  背船:阿岗昆Camping最大的特点就是背船。要从一个湖背船到另一个湖,背船看似辛苦,实际上并不是很难。记得第一次背船,同伴中的一人肩膀刚一挨船,就大叫一声“妈呀”,从此传为笑谈。小组Camping,Canoe上肩其实非常容易,两个人帮忙,几秒钟的功夫就可以把船架好。如果协调得好,甚至可以同时背着自己的背包前进。这次在Butt Lake野营有两段背船,第一段135米,第二段295,估计连汗都不会出。

  最后,感谢Milo的热心组织,营地见吧!

我的找工之路(4)山重水复

很多人说,国内的工作经验到了加拿大一点用也没有。其实不然,国内的工作经验不仅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这一点可以从我们家两位找工作的新移民的经历可以得到验证。

先看我自己,零会计经验找会计入门工作。简历发出去,反映寥寥。应征广告的,只得到过一两次电话,三言两语过后就再也没有回音。cold fax得到的第一个回应,非常特别。——那是一份传真,告知我某某某会计师老先生已于去年某时不幸辞世,恳请我把他老人家的名字从名单中除去。我感到非常的不好意思,立刻回复和表达了我的歉意。那封传真,让我感慨了半天,除去人生无常的伤感之外,还觉察到一点希望,至少在我的求职信进入废纸篓之前,有人看了一眼。而且,很现实的一点是,对方是用我附上的回执联系页面给我回复的,证明那张回执也不是多此一举。

再看我的亲密爱人和战友,6年以上的程序员经验,虽然后来几年较为脱离实际编程一线,略微有些心虚,目光瞄准的只是Intermediate级别的职位,但仍然腰杆比我硬。平均来说,在我们一起找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大约每个月能到一次面试机会。机会的来源分布非常均匀,几乎每一种不同的招工途径,比如新闻组的消息,朋友介绍的机会,中介,各大招聘网站,HRDC的Job Bank,都显示了效果。到了找工作的后期,由于简历和求职信炮制技巧日臻熟练,有时候甚至他发出去应聘的邮件不到15分钟,就有电话过来询问详情。

那个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甚至很嫉妒他。^&^ 每次他要出发去面试,我简直比他还要激动和雀跃,忙着给他准备行头,搜集用人公司和职位的背景资料,帮他找好最方便的搭车路线,陪着他去 Employment Resource Centre打印和装订简历,悬着心等着他回来汇报进展。很明显,在最后的成功之前,一次次的激动仿佛只是一阵微风吹起小小的涟漪,片刻过后风停水静,一切仍恢复旧貌。也许希望升起之后又被熄灭的失望,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涟漪,日子恐怕会更加难以忍受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之处吧。我的苦闷是没有人理我,不知道哪天才能被馅饼砸到头顶,但我倒是没有什么机会承受被人当面否定和被自己否定自己的双重痛苦。失败的面试对人信心的打击,有时候沉重得让人不知所措。有次我印象非常深,他面试回来,一言不发,进浴室凉水冲面良久。过了许久过去问他,才知道原来是遇到一位聪明绝顶的东欧兄弟,一面咄咄逼人的拷问,不管听到什么答案,考官的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嘴里夸张地说着“No,no,no,no,no……”还有一次,周五去downtown一家公司和技术主管面谈,回来觉得相谈甚欢,以为十拿九稳,只等周一一早的好消息。谁知周一等了一个上午,又过了一个中午,仍没有消息,以我对加拿大人好报喜不好报忧习惯的粗浅了解,我已经觉得情况有变,于是催促着他打电话过去问情况。果然,他们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选了别人。后来很诚恳地向那位主管请教到底哪里不对劲,对方也很诚恳,说出了原因在communication skill和具体事项。搞技术的人,总觉得话不在多,看实力就行,再加上说的又是英文,本来就不自在,能少说就少说,不料在雇主看来,话少并不代表你老成持重,反而令他对你与上司和同事沟通的意愿产生怀疑,担心将来团队合作的表现。这一席话,对我们两人都很有启发,在后来机会来临的时候,都尽力克服和回避了类似的问题。

还有几次面试,是前一天下午很晚得到通知,第二天一早就要面试,来不及去Employment Resource Centre打印简历,只好麻烦sailor(呵呵,因为他好奢侈,老早买了激光打印机),他打完以后又连夜送过来。那么麻烦朋友,实在是很不好意思。后来我和老公说,这样吧,等你面试失败20次,我们就去买个激光打印机,那样好像比来回TTC车票省些。他听到我说还要那么多次失败,脸都有点绿了。我们互相望望,大笑起来。

我的找工之路(3)执著的垃圾制造者和新渔民

找工作的苦,只有找过工作的人才知道。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是一个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爬起来,继续找。

那时候很严肃地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大学程度,办公室经验若干年,会计经验为零,通过了若干CGA课程考试,学习过一些会计软件的用法,英文不算出色,我该怎么样踏进会计领域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公司会用我这样的人呢?

从理论上讲,转行一般有三条路来达成,就拿我来说,要从行政助理转到会计,第一种办法是先在自己任职的公司内寻找调往会计部门的机会,在那里取得一定经验以后,再考虑跳到更专门的会计师楼或者更好的会计职位。第二种办法则是先到某会计师事务所去做行政文秘之类的工作,然后寻找机会跳到事务所内的会计职位。第三种办法就是重新回炉修读会计方面的课程学位资格证书,然后直接一步到位地找到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公司机构的会计职位。如果我是在中国实施我的转行计划,我一定会选择第一种办法,因为这种办法可以利用自己在公司熟门熟路的人际优势,可行度比较高,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少。但我现在在加拿大已经是个无业人员,假如选择走第一条路第二条路的话,需要的时间都会比较长,因为都需要我先找到一份行政工作,然后再作打算。

从找工作的途径来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管用的途径也不同。对我来说,没有经验,中介那边一般是没戏的。一些Co-Op的计划,都要排队考试,我比较懒,还没来得及去试。Workopolis、monster之类的热门找工网站和报纸的招聘广告,我发出去的信,从来不曾有过回音。好在CGA Ontario网站有面向学生和会员的内部找工板块,每天都有雇主发布一些用人需求。通过内部板块的信息,我得到过几次电话回应,由于当时没有掌握电话面试的技巧,不懂得回答雇主提问时展示自己的技能,所以都没有下文。

如果整天只是自己往外发应聘简历,没有太多回应,真的会很闷。后来我想,试试cold fax吧,万一有用呢?于是去HRDC的资料室抱着Scott's Directory,翻到accounting firms目录下,抄下名称,负责人姓名,电话,传真,网站等等,回到家以后,炮制了一份专门面向事务所干杂活的入门小职员职位的简历和求职信,每天往外发十来份。当时想,先试多伦多市区的,然后再往周边扩散吧。想象着简历发到以后立刻进入垃圾桶的情景,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似乎是个制造垃圾的无聊人。

有两个朋友的成功经验给了我很多鼓励。有一个朋友在温哥华,原来是做通信的,后来痛下决心去学了一个Legal Assistant的文凭,她告诉我,她就是通过cold fax在一个月内得到了两个工作机会。我一想也对呀,律师们都很忙,根本没空去报纸上登广告招聘,如果有可能,他们宁愿用熟人推荐的或者送上门的。会计师楼虽然可能没有律师那么忙,但道理应该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此路可通。又跟一个学CGA的师姐电话里聊天,她也是通过cold call+fax找到的事务所工作,但她在国内就有事务所的经验。我的情况可能会困难一点,但是努力一点,不是没有机会的。师姐还告诫我,找工作一定要有恒心坚持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对不行。

另外一个和我差不多同时来多伦多的CGA师兄,也让我很受激励和启发。他在国内就已经有在跨国大公司财务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而且来了以后找工作起步比较早,一直也很努力,在不到三个月左右,找到了一份财务分析的合同工,后来又找到在一家中型公司的中级会计职位,后话暂且不提。

回过头来看,发现各种找工作的“宝书”上的建议的确很有道理。找工作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小俱乐部,多跟同学朋友交流,(当然,要以正面向上的信息为主)对巩固自己的信心和丰富信息渠道很有帮助。其实,这也应该算是Networking的一种吧。Networking的有效性是人尽皆知的,但这种事情不可以强求,种瓜得瓜需要一个栽培的过程。我的好处是基本上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学会计的,并且在找工作。其间我的大学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做bookkeeper 的机会,可惜后来因为离得太远(公司在burlington)而未遂。

全身心投入找工的生活实在是太枯燥了,尤其是没有什么雇主搭理你的时候。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每次出门坐TTC看着Transfer上面的天数飞涨,那种滋味确实比较郁闷。有一对好朋友经常安慰我们,最后每次都要跟我们说,哎呀,到了夏天就好了,可以带你们出去露营和钓鱼了。我当时对钓鱼没有任何好感,丝毫没有想到这可能发展成为我的一项爱好。在国内的时候,钓鱼通常是上岁数的男同志周末去郊区农民的养鱼塘消遣一下,我自然不会把自己跟钓鱼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从小很害怕蚯蚓。:S 不过老公是个贪玩的人,他很积极地去添置了鱼竿,买了渔证,经过几次早春寒气逼人的水塘边无功而返,终于在4月下旬伦敦河边收获了他在加拿大的第一条鱼 ——一条三磅左右的鲤鱼。不久,我在Pickering的小溪里也钓到了我的第一条鱼——一条Sucker,名字不是那么好听,不过很鲜嫩美味。

不知不觉中,我加入了安省蓬勃的业余鱼民行列中。一整个夏天,那对朋友家的汽车后排座位似乎是我们的预留专用座位,每到周末,假如天气允许,必定是跑到多伦多方圆150公里范围内的某处水域,和大小鱼们亲密接触一番。从来不曾想过,每一次鱼线或浮标的轻轻颤动那一霎那,会让我那么激
动和欣喜,每次挥杆抛线入水,仿佛都将无限郁闷一挥而空。每个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早上又要开始枯燥的找工运动,难免有些惆怅。转念一想,还好啦,还有下一个周末可以期盼。:D

我的找工之路(2)迟迟没有拉开的序幕

转眼2002年10月份了,我终于来到了多伦多,这时候我已经学完了11门CGA课程了。

来之前已经办好了转学手续,到了多伦多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在这边的协会注册和选课。稍微安顿下来以后,开始考虑找工作的事情。

那时候老公为了多给我挣点学费储备金,还在国内一个人奋斗呢。两个人远隔重洋,自然互相牵肠挂肚。而由于心底里对外面陌生的工作市场,还是很恐惧的,所以也就有了完美的借口,先不去全力找工作了,还是有空多跟老公打电话和网上聊聊天吧。当然,那段时间还是做了些准备工作的,看了一些找工作写简历的书,去参加了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办的一些workshop,学会了怎么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来找工作和研究工作信息。然后开始起草了自己简历和求职信的第一个版本。

2003新年,老公马上就要过来了,忙着搬家,收拾布置一个新的家。一月份的头半个月,麻烦了很多朋友,陪我在IKEA, Walmart, Home Depot花了很多时间,买家具和添置其他家庭用品。

终于,1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坐着猪主席著名的真皮座椅豪华汽车,我从机场接回了消瘦了一圈的老公。在他出发前2个星期,他5、6年没有发作的肾结石突然作怪,为了不改行程,他没敢告诉家里人,一个人去医院拍X片吃了一大堆药,每天喝大量的水,终于10天后再照X光,小石头不见了。然后,很不幸,上飞机前他又开始了重感冒。我在机场见到他的时候,估计他还在低烧。我心里知道,没有别的原因,都是长期疲劳和一个人在北京没人照顾的结果。没办法,这个时候后悔当初一前一后分批过来的决定,也已经晚了。

他这一病,就是将近3个星期。人极为虚弱,反复发烧退烧。之间去医院看过一次医生,医生也没有什么药,只是叮嘱多喝水多休息。后来SARS大肆爆发的时候,我们不由感到万分庆幸。如果他再晚来几个星期,后果可能要严重得多。而且不知道要连累多少Rolia的朋友被隔离和担惊受怕了。

日子水一般地逝去,TTC的Transfer上面的2003年天数已经变成三位数了。我们把房间的墙刷成了彩色,客厅是明艳的黄色,餐厅是橙色的,卧室是绿中偏黄的颜色。又从Costco抱回了一台新电视机,添置了不少花花草草锅碗瓢盆,家慢慢象个家的样子了。那段日子,我们仿佛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每天买菜做饭洗碗,尝试着以前从来没有自己做过的菜式面点,看电视里以前没机会看全的肥皂剧们。自然,Rolia的论坛肯定还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挣扎着通过了到加拿大以后学的第一门CGA课程——税法,他也在我的催促下上完了一个找工作的workshop。简历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往外发了一些,多数没有回音。

我知道,找工作的大戏还没有正式开幕。两人心里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座山丘,也明白要想翻过这座山,只有全力以赴去跋涉,没有一丝的侥幸,但是却都迟迟不肯行动起来。于他,他已经很辛苦努力地工作很多年,现在好比是享受一个难得的假期,也是一个重新思考自己职业定位和方向的时机,并不愿意匆忙回到为工作奔波的老日子。于我,则是一种复杂混乱的心情。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改行者来说,得到第一份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也无疑会非常困难。我并不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我深信我一定会找到一个位置的,但我已经想象到谋职过程中可能遭到的打击会有多大。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我选择的是逃避正面的打击,希望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变得勇敢一点,坚强一点。

国内的家人时常很谨慎地问我们,生活怎么样,工作找好没有。我们的回答总是,挺好,找工作的事还没正式开始,没那么快,找到以后会告诉他们。有次,老公的弟弟终于忍不住说:“你们怎么总也不开始呀。”弟弟问得好,总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

阿岗昆公园各入口简介(5~13号入口)

5号到13号入口,全部是在60号公路附近,大部分是很热闹的湖,适合Car Camping。

  5号入口(Canoe Lake)
  入口在60号公路路北的Canoe Lake边上,Canoe Lake没有canoeing campsites,比较适宜的路线是向北3公里到达北岸,然后是295的Portage,进入Joe Lake。Joe Lake面积狭长,宿营地有29个。Joe Lake 周围联接的湖分别是:经4公里水域进入13个宿营地的Littledoe Lake,经165+435+200米Portage进入50个宿营地的Burnt Island Lake。
  结论:适合大规模团体活动;难度中等;水域分叉多,容易迷路。

  6号入口(Smoke Lake)
  入口在60号公路南侧,与5号入口很近。入口的Smoke Lake也没有canoeing campsites。去年有两个小队结伴从6号入口进入,其中一个小队从Smoke Lake一路向南,经过240米的Portage进入 Ragged Lake。Rggged Lake面积中等,有21个宿营地,东侧属于一个很大的Wilderness Zone。Rggged Lake 周围联接的湖分别是:向南经590米Portage进入有16个宿营地的Big Porcupine Lake,向西北直接进入有20个宿营地的Parkside Bay。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中等;水域复杂容易迷路;Smoke Lake太热闹。

  7号入口(Source Lake)
  Source Lake没有canoeing campsites,附近的湖难度太大。

  8号入口(Cache Lake)
  Cache Lake没有canoeing campsites,附近的湖难度太大。

  9号入口(Rock Lake)
  入口夹在Whitefish Lake和Rock Lake之间,北侧的Whitefish只有3个canoeing campsites,可不考虑。Rock Lake面积较大,有15个宿营地。Rock Lake 周围联接的湖分别是:经375米Portage进入13个宿营地的Pen Lake,经100米Portage进入18个宿营地的Galeairy Lake。Galeairy Lake是个非常大的湖,湖的最东侧是13号入口。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中等。

  10号入口(Sunday Creek)
  附近的湖难度太大。


  11号入口(Lake Opeongo)
  11号入口在60号公路北侧大约6公里,需穿过一个自然保护区。入口的北面是巨大的Opeongo Lake,南北向长度约15公里,东西向最宽处也超过10公里。Opeongo Lake分为South Arm, East Arm, North Arm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面积都很大,宿营地数目分别是:South Arm 58个,East Arm 41个,North Arm 30个。
  结论:适合大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湖面太大,恶劣天气比较危险。

  12号入口(Pinetree Lake)
  附近的湖难度太大。

  13号入口(Galeairy Lake)
  入口在Galeairy Lake东面,湖面积很大,宿营地全部在西侧,共18个。Galeairy Lake 向东,经100米Portage可进入Rock Lake。Rock Lake继续向东,则到达9号入口。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

阿岗昆公园各入口简介(24号到29号入口)

  24号入口(Big Bissett Lake)
  24号入口只适合走Trail,没有宿营地。

  25号入口(Wendigo Lake)
  交通:Hwy 17在Deux Rivieres向南转上砂石路,16公里处到达Access Point。转左走2公里,到达Wendigo Lake西岸。
  Canoe路线:Wendigo Lake十分狭长,与它连结的Allan Lake,Noth Depot Lake也都是类似的长湖。三个湖联在一起,几乎是南北向垂直。从Wendigo Lake下水,向南行2公里后,穿过180的Portage,进入Allan Lake。Allan Lake有9个宿营地,继续向南行2公里,穿过255米的Portage,进入North Depot Lake。North Depot Lake也是有9个宿营地。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水域狭长适合独木舟活动。

  26号入口(North River Lake)
  交通:从25号入口附近的Permit Office向西行10公里,即到达26号入口。。
  Canoe路线:沿North River向南,大约2公里后进入North River Lake。North River Lake有6个宿营地,向南穿过90米的Portage进入有2个宿营地的Merganser Lake。
  结论:适合小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

  27号入口(Cedar Lake)
  交通:从25号入口附近的Permit Office向西行24公里,即到达27号入口。
  Canoe路线:入口在Cedar Lake的中间,Cedar Lake非常大,有27个宿营地。去其他的湖,不是很方便,都要穿过至少2段Portage。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湖面太大,恶劣天气比较危险。

  28号入口(Brain Lake)
  入口的湖只有两个宿营地,继续向里的路线太艰苦。

  29号入口(Kioshkokwi Lake)
  交通:从Hwy 17转Hwy 630,向南行30公里,即到达29号入口。
  Canoe路线:29号入口在Kioshkokwi Lake北岸的正中间,Kioshkokwi Lake很大,有24个宿营地。Kioshkokwi Lake去其他的湖,比较艰苦。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湖面太大,恶劣天气比较危险。

阿岗昆公园各入口简介(20到23号入口)

  20号入口(Sec Lake)
  交通:Hwy 17过了Pembroke后9公里转上26号公路,紧接着上Barron Canyon Road,西行26公里到达入口点。
  Canoe路线:20号入口附近只有一个有宿营地的湖,Sec Lake。
  Sec Lake:Sec Lake面积中等,有16个宿营地,湖心两个岛,分别有2个和3个宿营地。Sec Lake联接的两个湖是Wet Lake,没有宿营地,和Mallard Lake,只有1个宿营地。。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离多伦多最近。

  21号入口(Sec Lake)
  交通:21号入口在20号入口北面约14公里处。
  Canoe路线:21号入口下水后进入Petawawa River,Petawawa River一路向北,可行进大约10公里,中间经过依次经过McManus Lake,Smith Lake和Whitson Lake。这三个湖都是面积狭长,感觉只是稍微宽一点的Petawawa River。McManus Lake约2公里长,有5个宿营地。McManus Lake穿过90米的Portage进入Smith Lake,有5个宿营地。最后一段进入Whison Lake的Portage 500米长,Whison Lake处于一个自然保护区中,有7个宿营地。
  结论:适合小规模团体活动;难度中等;河道狭长适合独木舟活动。

  22号入口(Grand Lake)
  交通:22号入口阿岗昆公园内部,从连结20号入口的公路一直向西,大约14公里处。
  Canoe路线:22号入口下水后是Grand Lake,周围可以宿营的湖包括Stratton Lake,St Andrews Lake。
  Grand Lake:面积很大,从入口处向西北方向狭长伸展,长度约11公里。Grand Lake的宿营地有19个,其中5个在西南侧的Carcajou Bay中。Grand Lake向西北穿过1000米的Portage,是有4个宿营地的Clemow Lake,向西南经过90+190两段Portage可以进入Lower Spectacle Lake,然后向北155米Portage进入Upper Spectacle Lake,或向南320米进入Mc Donalad Lake。这三个湖都是小湖,加起来只有三个宿营地。Grand Lake东南方向的湖包括Stratton Lake,Berm Lake,Johnston Lake,St Andrews Lake。
  Stratton Lake:Stratton Lake比较狭长,呈V字型。宿营地比较多,共有20个宿营地,其中13整齐的排在V的拐角处。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活动区域比较大。

  23号入口(Travers Lake)
  交通:23号入口在阿岗昆公园的东面,非常纵深,从20号入口一路进去,需要向西北方向走约50公里。
  Canoe路线:入口在Travers Lake南端,湖的面积比较大,共有21个宿营地。Travers Lake向东北方向沿Petawawa River伸展约10公里,穿过345+165米的Portage可进入有10个宿营的河道。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

阿岗昆公园各入口简介(14号到19号入口)

  14号入口(Hollow River-Drividing Lake)
  入口在公园外面,进入难度太大。

  15号入口(Kingscote Lake)
  交通:15号入口在公园最南端。从648号公路在Harcourt转上Elephant Lake路,向北12公里转上Kingscote Lake路,继续走7公里就到达了Kingscote Lake西岸的入口点。
  Canoe路线:Kingscote Lake面积中等,南北向3公里长,宿营地共16个。Kingscote Lake 周围联接的湖只有Rig Rock Lake,Lower Minnow Lake和Upper Minnow Lake,湖小且没有宿营地。
  结论:适合小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小;可去的湖太少。

  16号入口(Hay Lake)
  Hay Lake位于公园外面,非常大,但没有宿营地,附近其他的湖宿营地也很少。

  17号入口(Shall Lake)
  交通:Hwy 60在Madawaska转Major Lake路,北行26公里到达入口点。左边是Farm Lake,右边是Crotch Lake。
  Canoe路线:有两个选择,向东进入Crotch Lake,或向西进入Farm Lake。
  Crotch Lake:Crotch Lake面积中等,有10个宿营地,北面1050米Portage联接Shirley Lake,南面290+355的Portage联接Victoria Lake。Shirley Lake面积很大,有9个宿营地。Victoria Lake也很大,但位于公园外面,且没有宿营地。
  Farm Lake:Farm Lake面积中等,有4个宿营地,向西穿过90+55米Portage,可进入有17个宿营地的Booth Lake。Booth Lake面积很大,去其他的湖难度较大。
  结论: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难度中等;比较适合的路线是Crotch Lake第一晚,Booth Lake第二晚。

  18号入口(Aylen Lake)
  Aylen Lake位于公园外面,非常大,但没有宿营地,也很难去其他的湖。

  19号入口
  入口在公园外面,附近的湖都没有Canoeing Site宿营地。

公司管理角度看程序员

  作为程序员出身的我,看到程序员们一起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不惬意的事情是,这些话题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那些“外行人”从纯粹非技术领域进行过分析。虽然内行人都不大愿意瞧得起外行人,但不得不承认,有些分析真的是切中要害。

  程序员之间的讨论,除了“外行人”觉得无聊的技术问题之外,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话题就是前途(或者钱途)。Java有前途还是.net有前途,程序员有前途还是系统管理员有前途,在加拿大有前途还是回中国有前途,blah blah blah。

  其实,如果只从收入角度考虑,最有前途的领域,就是当“经理”。不管你是搞Java还是.net,不管你是程序员系统管理员卡车司机,也不管你是在加拿大还是中国,你的经理总是比你收入高。而且,经理级别越高,越靠近金字塔的顶端,收入差别就越明显。用《徐九经升官记》里的词说,当官就是要当管官的官,不当官管的官。

  谁能当经理?这是个问题。

  说到这,想起一个著名的Peter定律。他的结论是:在一个理想的金字塔结构的公司中,从办公室门口望去,每个隔间、每个办公室里的人,都是在干着一份自己能力达不到或者勉强达到的工作。

  要推出这个结论只要满足一个前提:每个职位上干的出色的人必然会获得提升的机会。

  仔细想想很有道理。一个小组里面,总是出色的人被提升。而他/她被提升以后,无非两个结局:继续出色从而继续提升,或者一直呆在这个他/她勉强胜任或者干脆不胜任的职位。而继续获得提升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只有一个,提升到了一个再也无法提升的职位——不胜任的职位。

  不过,作为一个高傲的程序员,向现实生活中放眼望去,似乎经理都是技术背景很弱甚至是技术白痴一级的人。这就是Peter定律的缺陷,即他的前提“每个职位上干的出色的人必然会获得提升的机会”并不一定成立或者大多数情况下不成立。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Dilbert定律来作为补充。Dilbert定律是:经理都是由能力最差的人提升来的。原因很简单,能力最差的人,搞技术会制造出坏的产品,搞销售会损失客户,只有当经理才会把对公司造成损失减到最小。

  听上去很搞笑?

  正确!Dilbert的漫画,就是以搞笑著称,但这不能削弱它的深刻。

  上个周六Toronto Star登出的新一期Dilbert的漫画故事是这样的。Dilbert的经理,要招聘一个Senior Level的人,于是Dilbert的同事(是个工作狂人,看样子好像是亚裔)跑来抱怨说:“我的能力完全胜任Senior Level,为什么不提升我?”经理答复说:“不行,公司现在可以招聘senior级别的人,而冻结了你这个级别的招聘。如果提升了你到Senior Level,而我又不能从外面招聘人,我的部门就没有办法成长了。对了,新来的家伙就交给你培训了。”

  呵呵,还是这个亚裔,在另一个故事里,跑去找经理汇报:“我加班工作到两点,提前完成了我那部分项目的进度。”经理面无表情拿出一沓新的任务,说:“这是你的新工作。”他勃然:“难道你要因为我努力工作而惩罚我?”经理说:“不,这是奖励给你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过,对第二个故事,我不是很以为然,如果按照故事中的一贯性格,Dilbert的这个同事应该很愉快的接受这些工作,并自动认为这个奖励。:D

  在一本给管理人员看的软技术书中,深刻分析了以程序员为代表的IT workers的性格。程序员对技术领域的忠诚度,要高于对公司业务的忠诚度。程序员更喜欢按技术领域来划分彼此,而不是按公司所属领域来划分。如果公司不能够提供程序员更喜欢的技术环境,程序员会立刻离开。即使是做Business analysis的人,虽然大部分时间用来解决business problem,但也对更新的Technology、更新的Tool、更新的Toy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公司不能够提供使用新技术/工具/玩具的机会,那么很难留住这些程序员。

  在这本书中,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管理方面的挑战。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提升,并不是很适用于程序员。因为程序员有着很强的技术和分析能力,但是对 business的理解和沟通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不适合提升为管理人员。(参考Dilbert定律)。与其让其做一个低效的管理人员,不如继续做一个高效的程序员(参考Peter定律)。但是不提升,又不能使程序员获得满足。

  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普通企业的IT部门,也适用于IT企业。这本书的建议(大多数公司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是,在技术领域进行级别划分,比如Apprentice, Junior, Senior, Master, Guru……

  Rolia上有个贴子说得好,从驴子到白马,只有四级而已。

阿岗昆公园各入口简介(14号到19号入口)

1号入口(Kawawaymog Lake)
  交通:从Hwy 11在South River向东转,经过11公里公路加上10公里砂石路,到达Kawawaymog Lake西岸的Access Point Office。
  Canoe路线:首先要穿过大约2公里水域,到达Kawawaymog Lake的西岸,然后向东划大约4公里长的Amable du Fond River到达North Tea Lake作为第一晚的宿营地。路途中间有两段Portage,一段135米,一段255米。
  North Tea Lake:North Tea Lake非常大,宿营地有七十多个。湖心有几个小岛,岛上也有很多宿营地。从宿营地的数目上感觉,North Tea Lake的宿营地条件应该比较好。North Tea Lake周围联接的湖比较多,分别是Lost Dog Lake,Sisco Lake,Lorne Lake,Manitou Lake,Biggar Lake,Cayuga Lake。这些湖里面,通往Lost Dog Lake,Manitou Lake和Biggar Lake的Portage长度在1公里以内。
  Lost Dog Lake:经过730米长的Portage从North Tea Lake到达Lost Dog Lake。这是个小湖,只有4个宿营地,并且与其他湖都不连着。
  Manitou Lake:从North Tea Lake最西北410米长的Portage,或者另外一条510米长的Portage,都可以到达Manitou Lake。Manitou Lake的面积和North Tea Lake的面积差不多大,宿营地也有很多,可以作为第二天宿营的湖,但返程会比较辛苦。
  Biggar Lake:Biggar Lake 在North Tea Lake的西面,中间要穿过连续三段Portage,长度是240+90+140米。Biggar Lake面积比North Tea Lake稍小,有21个宿营地,也可以作为第二天宿营的湖。
  结论:1号入口适合大规模团体的活动;进入North Tea Lake之前有390米的Portage,因此行李最好整齐,不能携带太多;North Tea Lake和Manitou Lake的湖面太大,North Tea Lake从东到西总长度超过10公里,如遇到恶劣天气会比较危险。

2号入口(Tim River)
  交通:从Hwy 11在Emsdale向东转,沿Hwy 518走8公里到达Village of Kearney。在这里Kearney Community Centre的Park Office拿到permit之后,继续沿Hwy 518向东走14公里,右转上Forestry Tower Road继续走19公里就到达了入口点。
  Canoe路线:入口东侧是大约2公里长的downstream,一直向西进入Tim Lake。
  Tim Lake:面积中等,湖心有个大岛,上面3个宿营地,加上Tim Lake西岸的3个宿营地,共6个宿营地。Tim Lake与其他的湖连接较少,向北和向南的Portage很艰苦,不但段数多里程长,并且属于Low Maintenance。只有去西面的Rosebary Lake比较容易,Portage长度为120米。
  Rosebary Lake:Rosebary Lake在Tim Lake东面,要穿过大约8公里长的Tim River,中间的Portage不长,仅有120米。Tim River的潜在问题是如果降雨太少,水位很低,穿越起来会非常辛苦。Rosebary Lake面积不小,但只有9个宿营地。从地图上看,Rosebary Lake位于自然保护区中,周围有几条河道,但要去其他的湖都要走很长的Portage。
  结论:2号入口只适合小规模团体活动;Tim River如果处于Low water状态会比较麻烦。

  3号入口(Magnetawan Lake)
  交通:3号入口和2号入口很近,也是从Hwy 11在Emsdale向东转,沿Hwy 518走8公里到达Village of Kearney的Park Office拿permit,然后继续沿Hwy 518向东走14公里,右转上Forestry Tower Road继续走24公里就到达了Magnetawan Lake西北岸的入口点。
  Canoe路线:入口在Magnetawan Lake北岸,Magnetawan Lake不大,只有4个宿营地。南边是另一个小湖Little Eagle Lake,只有1个宿营地。下水后,向西很短的距离就是一段135米的Portage,进入Hambone Lake。Hambone Lake面积也很小,可向南穿过55+420米的Portage,进入Daisy Lake,或向西,穿过295米的Portage,进入Ralph Rice Lake。
  Daisy Lake:是一个很狭长的湖,算上联在一起的Petawawa River,长约4公里,宿营地有7个,其中两个是在一个湖心小岛上。
Ralph Rice Lake:Ralph Rice Lake在Hambone Lake的东面,要穿过295米的Portage。湖面积大,宿营地有20个,适合做第一晚的宿营地。从Ralph Rice Lake,可以向北穿过620米的Portage进入有2个宿营地的David Lake,或者向东穿过435米的Portage进入Little Trout Lake。
Little Trout Lake:这是一个面积中等的湖,宿营地有11个,并可继续向东穿过175米的Portage进入有13个宿营地的Queer Lake。Little Trout Lake适合做第二晚的宿营地,但返程会非常辛苦。
  结论:3号入口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有几段必须完成的Portage,因此行李最好整齐,不能携带太多;比较适合的路线是两天全部在Ralph Rice Lake宿营。

  4号入口(Rain Lake)
  交通:4号入口也是从Hwy 11在Emsdale向东转,沿Hwy 518走8公里到达Village of Kearney的Park Office拿permit。接下来转上Monteith Road,然后继续沿Hwy 518向东走14公里,右转上Forestry Tower Road继续走24公里就到达了Magnetawan Lake西北岸的入口点。
  Canoe路线:入口在Rain Lake东岸,经过一段约5公里长的狭长水域进入Rain Lake主体水域。Rain Lake共13个宿营地,湖的旁边是一条巨长的Backpacking Trail。去年有三个小队在4号入口进入,分别宿营在Rain Lake,Rain Lake东南有6个宿营地的Islet Lake,Rain Lake东面有6个宿营地的Sawyer Lake。
  结论:4号入口适合中等规模团体活动;如宿营Rain Lake没有Portage问题;这几个湖都经过了实地考察,但同时也失去了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