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苦,只有找过工作的人才知道。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是一个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爬起来,继续找。
那时候很严肃地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大学程度,办公室经验若干年,会计经验为零,通过了若干CGA课程考试,学习过一些会计软件的用法,英文不算出色,我该怎么样踏进会计领域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公司会用我这样的人呢?
从理论上讲,转行一般有三条路来达成,就拿我来说,要从行政助理转到会计,第一种办法是先在自己任职的公司内寻找调往会计部门的机会,在那里取得一定经验以后,再考虑跳到更专门的会计师楼或者更好的会计职位。第二种办法则是先到某会计师事务所去做行政文秘之类的工作,然后寻找机会跳到事务所内的会计职位。第三种办法就是重新回炉修读会计方面的课程学位资格证书,然后直接一步到位地找到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公司机构的会计职位。如果我是在中国实施我的转行计划,我一定会选择第一种办法,因为这种办法可以利用自己在公司熟门熟路的人际优势,可行度比较高,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少。但我现在在加拿大已经是个无业人员,假如选择走第一条路第二条路的话,需要的时间都会比较长,因为都需要我先找到一份行政工作,然后再作打算。
从找工作的途径来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管用的途径也不同。对我来说,没有经验,中介那边一般是没戏的。一些Co-Op的计划,都要排队考试,我比较懒,还没来得及去试。Workopolis、monster之类的热门找工网站和报纸的招聘广告,我发出去的信,从来不曾有过回音。好在CGA Ontario网站有面向学生和会员的内部找工板块,每天都有雇主发布一些用人需求。通过内部板块的信息,我得到过几次电话回应,由于当时没有掌握电话面试的技巧,不懂得回答雇主提问时展示自己的技能,所以都没有下文。
如果整天只是自己往外发应聘简历,没有太多回应,真的会很闷。后来我想,试试cold fax吧,万一有用呢?于是去HRDC的资料室抱着Scott's Directory,翻到accounting firms目录下,抄下名称,负责人姓名,电话,传真,网站等等,回到家以后,炮制了一份专门面向事务所干杂活的入门小职员职位的简历和求职信,每天往外发十来份。当时想,先试多伦多市区的,然后再往周边扩散吧。想象着简历发到以后立刻进入垃圾桶的情景,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似乎是个制造垃圾的无聊人。
有两个朋友的成功经验给了我很多鼓励。有一个朋友在温哥华,原来是做通信的,后来痛下决心去学了一个Legal Assistant的文凭,她告诉我,她就是通过cold fax在一个月内得到了两个工作机会。我一想也对呀,律师们都很忙,根本没空去报纸上登广告招聘,如果有可能,他们宁愿用熟人推荐的或者送上门的。会计师楼虽然可能没有律师那么忙,但道理应该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此路可通。又跟一个学CGA的师姐电话里聊天,她也是通过cold call+fax找到的事务所工作,但她在国内就有事务所的经验。我的情况可能会困难一点,但是努力一点,不是没有机会的。师姐还告诫我,找工作一定要有恒心坚持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对不行。
另外一个和我差不多同时来多伦多的CGA师兄,也让我很受激励和启发。他在国内就已经有在跨国大公司财务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而且来了以后找工作起步比较早,一直也很努力,在不到三个月左右,找到了一份财务分析的合同工,后来又找到在一家中型公司的中级会计职位,后话暂且不提。
回过头来看,发现各种找工作的“宝书”上的建议的确很有道理。找工作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小俱乐部,多跟同学朋友交流,(当然,要以正面向上的信息为主)对巩固自己的信心和丰富信息渠道很有帮助。其实,这也应该算是Networking的一种吧。Networking的有效性是人尽皆知的,但这种事情不可以强求,种瓜得瓜需要一个栽培的过程。我的好处是基本上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学会计的,并且在找工作。其间我的大学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做bookkeeper 的机会,可惜后来因为离得太远(公司在burlington)而未遂。
全身心投入找工的生活实在是太枯燥了,尤其是没有什么雇主搭理你的时候。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每次出门坐TTC看着Transfer上面的天数飞涨,那种滋味确实比较郁闷。有一对好朋友经常安慰我们,最后每次都要跟我们说,哎呀,到了夏天就好了,可以带你们出去露营和钓鱼了。我当时对钓鱼没有任何好感,丝毫没有想到这可能发展成为我的一项爱好。在国内的时候,钓鱼通常是上岁数的男同志周末去郊区农民的养鱼塘消遣一下,我自然不会把自己跟钓鱼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从小很害怕蚯蚓。:S 不过老公是个贪玩的人,他很积极地去添置了鱼竿,买了渔证,经过几次早春寒气逼人的水塘边无功而返,终于在4月下旬伦敦河边收获了他在加拿大的第一条鱼 ——一条三磅左右的鲤鱼。不久,我在Pickering的小溪里也钓到了我的第一条鱼——一条Sucker,名字不是那么好听,不过很鲜嫩美味。
不知不觉中,我加入了安省蓬勃的业余鱼民行列中。一整个夏天,那对朋友家的汽车后排座位似乎是我们的预留专用座位,每到周末,假如天气允许,必定是跑到多伦多方圆150公里范围内的某处水域,和大小鱼们亲密接触一番。从来不曾想过,每一次鱼线或浮标的轻轻颤动那一霎那,会让我那么激
动和欣喜,每次挥杆抛线入水,仿佛都将无限郁闷一挥而空。每个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早上又要开始枯燥的找工运动,难免有些惆怅。转念一想,还好啦,还有下一个周末可以期盼。:D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