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很乱,是吧?不过跟我的思路很象,乱哄哄的,想哪写哪。
前几天看到一个妈妈在论坛上焦急的问,自己的孩子7岁了还尿床,该怎么办。不禁想起我小时候,到了一把年纪的时候,还偶尔会画张地图给家里人看看。现在回头去看,父母真的是很疼我,从来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去说我。那时候家里还没有洗衣机,床单褥子都是要用手洗的。家里人不说,不等于自己不介意。小时候确实很痛恨自己的这个“毛病”的。也一直羞于跟别人说,偶尔弟弟取笑我几句,也会被我恼羞成怒痛揍一顿(这句话十有八九是我杜撰的,因为弟弟从小长的就比我高大的多)。
直到上了大学,有天晚上聊天,才忽然发现原来尿床并不是很罕见的事情。我们宿舍六个人,有三个人都是从小尿到大。按照我上铺兄弟的说法:这说明咱脑子聪明。不过聪明归聪明,还好他中学以后就再没尿过床,让我在大学里面踏踏实实睡了四年。此君一上大学就立志要出国,每日里在我头上苦读英语,搞得全宿舍的人不胜其烦,都盼着他赶紧考托考G快点走人。谁料毕业以后,他忽悠一下跑到中科院,留在国内安心赚钱了。前些年跟高中的早恋对象把婚也结了,北京西三环边上的小房也买了,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
另一个尿床的兄弟,在高中的时候还偶尔诗性大发,给来上那么几张。不过,从年龄上看也很正常。他很聪明,上学早又跳级,就算进大学的时候,满打满算也才16岁,正是二八上进好年华。可惜,学坏容易学好难。很快就跟同宿舍的几个大哥哥们一样,逃课睡懒觉租小说看电影,就是不学习。还好小同学人很聪明,这么混日子居然GTA或者GPA还挺高。毕业以后,很快也跟他的高中早恋对象结婚,安逸的过日子去了。去年还是前年,小同学给我们发一邮件,说自己在公司里面当CTO当腻了,想出国去学什么MBA。我跑澳大利亚使馆给他拿了几份资料,后来也没了下文,估计CTO还是比MBA舒服。
虽然我现在已经过不了大学的苦日子(主要是没钱,经常买半份菜,还是最便宜的豆芽),但是现在看来,大学生活还是给了我很多很宝贵的东西。比如,我知道了原来人是可以这么的多样化。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是个聪明人,测智商的时候也可以很骄傲的跟同学比数字。直到上了大学,才发现原来聪明无止境。自己的那点智商,从来就不是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东西。
另一方面,也发现原来我的无数弱点缺点,居然也都能找到跟自己类似的人。小时候字写得不好,英语发音不准,跳高成绩差,都让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脑袋形状长得不好,也都会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小小年纪的我当然也会在这方面很自卑。但等到了大学里面一看别的同学,咳,这都算什么呀,统统小儿科。(注:这里并没有影射南开同学脑袋长的更不圆的意思,请诸校友不要误解)
可以说,小学跟中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差不多背景都很相似。即使背景不同,口音也总相同吧。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们说:中学是个大家庭,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当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以为老师是说中学同学应该亲如兄弟姐妹,不要搞早恋。等进到大学这个熔炉里,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多样性,什么是自我。到了社会上,更感慨大学才是我真正成熟的地方。
当然,大学最影响我一生的地方,就是遇到了Pingle,我的“亲密战友”。:D
我的找工之路(5)新的一页
转机来到之前,没有人能听到它的脚步声。
在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我接了一个电话,找我的,讲中文,说话声音很小。对方自我介绍他是某会计师楼的Z会计师,以前收到过我的简历,问我现在是不是还在找事情做,他现在那边需要一个类似Co-Op学生的人帮忙做一些事情。我很意外,也很高兴,虽然并不是一份全职领薪水的正式工作,我并不介意,很乐意能有这么一个入行的机会。很快约定了转天下午过去面谈。第二天下午见到了Z先生,没有想象中的严肃面谈,而是简单讲了一下主要的情况,问了问我都学过什么和会做什么,然后就定下来下个星期一早上到办公室正式开始。
回到家以后,翻了翻以前的纪录,发现我大约是将近三个月以前给Z先生发的简历——因为他的名字在目录上比较靠前。Z先生的办公室堆满了文件纸张,也许杂乱中自有他的一套规律,但我第一眼忘过去,实在是有点眼晕。我一直非常好奇,何以我传真的那份简历可以在这个忙乱的办公室存活3个月之久?后来我对那间办公室情况熟悉一些以后,我的诧异有增无减——我发的那台传真机几乎总是处于一种缺纸的状况,客户要传真文件过来的时候,通常是用楼下接待处的另一台大传真机。不管怎么样,三个月以前这份幸运地逃脱废纸篓命运的简历,给我拉开了我要进入的新行业的一扇小窗。
事务所里忙起来的时候,真是很忙,因为很多活儿是要赶时间的。Z先生的事务所雇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那段时间主要是由她来带着我,我跟着她学了很多东西。由于我并不是个正式的雇员,我的时间比较灵活,不用呆满朝九晚五,一周也不用五天都去,所以,我在实习的过程中,仍有足够的空余时间留意其他工作机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这边开始了实习,家里那位亲密战友也没闲着,或者说,他或多或少受到了点刺激,开始把自己搞得更忙了。很早的时候,他就申请了一个非盈利组织的volunteer工作,筹备给他们建一个网站什么的,由于人力资金样样不足,进度很慢,不过这份兼差让他熟悉了这边类似机构的运作和一些相关职位的职责。另一方面他找工作比以前更加用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了。有一天我回家比较早,无意中看到他往外发的简历中,居然有申请行政助理一类职位的。我实在有点震惊,他跟我解释,他完全具备这些工作需要的技能,而且他侧重在非盈利组织中的职位,他觉得他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如果入了这行,好好发展,也不错啊。当然,同时他也在继续找他的程序员机会,IT仍然是他最熟悉和最愿意从事的职业,也是他主要的求职目标,行政类职位只在处理完了所有IT 目标职位申请之后的空闲时间再做考虑。我对他的两条路奔小康计划表示了赞赏,不过仍然心存疑惑,这要连所谓的IT精英都能抢到原属于象我这样的前OL们的饭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乱套了。事实上,后来他真的拿到了一个办公室职位的offer,让我大跌眼镜,这是后话,现在暂且按下不表。
加拿大的求职市场,对于第一次踏入市场的求职者(包括从外国来的新移民们)来说,确实是比较严酷。但有一些普遍的道理仍然适用于这个严酷的市场。我最喜欢的一句老话,说的就是天无绝人之路。有这份基本的信念,才不会在暂时的困难面前否定自己。还有一句大实话就是几分投入,就有几分收获。我亲爱的亲密战友和爱人,他是如此的投入,以至于让我暗暗心疼。有一天晚上,他跟我说,他今天取了一百块现金,让我自己从他的钱包里掏一些零用。我打开他的钱包,发现他的钱包除了一些零钱,几乎就是空的。我问他是不是真的取了钱?或者没放在这个钱包里?仔细一看,取款的收据还在钱包里,然后我和他一起回忆他一天的行程,上午赶着去朋友介绍的Information Interview,出来以后在路上的银行取款机取了钱,然后又赶着去downtown见一个中介,然后下午跟volunteer的同事一起开会。应该是一心记挂着下一个约会,匆匆忙忙忘了拿取款机吐出来的钱就着急赶路了。他说他也感觉自己可能确实太忙了,走在路上脑子里都在想着下一件事情,有些走神,然后连声地跟我说对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弄丢了一百块钱。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很煽情地抱住他两人抱头痛哭一场,增进我们相依为命的感情。但是那样不是我的风格。我跟他说,我只对他心神恍惚这样在外面跑来跑去很担心,以后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紧张了。我还逗他,根据庸俗的小说情节和电视剧情常识推断,估计他马上就可以“成功”了。而银行那边应该有办法解决的,打了几通电话,第二天银行就把钱退回了账户。
一个多星期以后,他找到了一份兼职替人改网站程序的工作,十块钱一小时,钱不多,好在灵活,任务和成果都在网上交接,在家工作就可以了,也不耽误做其他的事情。看着直接存进账户的工资,我感到非常惭愧。我们两个在一起这么多年,总是他挣得多一些,我花得多一些。这次他给足了我机会让我可以试着当一下那个挣面包的人,但最后还是他先来养活我。
(呵,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把题目改成我们的找工之路呢?)
在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我接了一个电话,找我的,讲中文,说话声音很小。对方自我介绍他是某会计师楼的Z会计师,以前收到过我的简历,问我现在是不是还在找事情做,他现在那边需要一个类似Co-Op学生的人帮忙做一些事情。我很意外,也很高兴,虽然并不是一份全职领薪水的正式工作,我并不介意,很乐意能有这么一个入行的机会。很快约定了转天下午过去面谈。第二天下午见到了Z先生,没有想象中的严肃面谈,而是简单讲了一下主要的情况,问了问我都学过什么和会做什么,然后就定下来下个星期一早上到办公室正式开始。
回到家以后,翻了翻以前的纪录,发现我大约是将近三个月以前给Z先生发的简历——因为他的名字在目录上比较靠前。Z先生的办公室堆满了文件纸张,也许杂乱中自有他的一套规律,但我第一眼忘过去,实在是有点眼晕。我一直非常好奇,何以我传真的那份简历可以在这个忙乱的办公室存活3个月之久?后来我对那间办公室情况熟悉一些以后,我的诧异有增无减——我发的那台传真机几乎总是处于一种缺纸的状况,客户要传真文件过来的时候,通常是用楼下接待处的另一台大传真机。不管怎么样,三个月以前这份幸运地逃脱废纸篓命运的简历,给我拉开了我要进入的新行业的一扇小窗。
事务所里忙起来的时候,真是很忙,因为很多活儿是要赶时间的。Z先生的事务所雇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那段时间主要是由她来带着我,我跟着她学了很多东西。由于我并不是个正式的雇员,我的时间比较灵活,不用呆满朝九晚五,一周也不用五天都去,所以,我在实习的过程中,仍有足够的空余时间留意其他工作机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这边开始了实习,家里那位亲密战友也没闲着,或者说,他或多或少受到了点刺激,开始把自己搞得更忙了。很早的时候,他就申请了一个非盈利组织的volunteer工作,筹备给他们建一个网站什么的,由于人力资金样样不足,进度很慢,不过这份兼差让他熟悉了这边类似机构的运作和一些相关职位的职责。另一方面他找工作比以前更加用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了。有一天我回家比较早,无意中看到他往外发的简历中,居然有申请行政助理一类职位的。我实在有点震惊,他跟我解释,他完全具备这些工作需要的技能,而且他侧重在非盈利组织中的职位,他觉得他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如果入了这行,好好发展,也不错啊。当然,同时他也在继续找他的程序员机会,IT仍然是他最熟悉和最愿意从事的职业,也是他主要的求职目标,行政类职位只在处理完了所有IT 目标职位申请之后的空闲时间再做考虑。我对他的两条路奔小康计划表示了赞赏,不过仍然心存疑惑,这要连所谓的IT精英都能抢到原属于象我这样的前OL们的饭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乱套了。事实上,后来他真的拿到了一个办公室职位的offer,让我大跌眼镜,这是后话,现在暂且按下不表。
加拿大的求职市场,对于第一次踏入市场的求职者(包括从外国来的新移民们)来说,确实是比较严酷。但有一些普遍的道理仍然适用于这个严酷的市场。我最喜欢的一句老话,说的就是天无绝人之路。有这份基本的信念,才不会在暂时的困难面前否定自己。还有一句大实话就是几分投入,就有几分收获。我亲爱的亲密战友和爱人,他是如此的投入,以至于让我暗暗心疼。有一天晚上,他跟我说,他今天取了一百块现金,让我自己从他的钱包里掏一些零用。我打开他的钱包,发现他的钱包除了一些零钱,几乎就是空的。我问他是不是真的取了钱?或者没放在这个钱包里?仔细一看,取款的收据还在钱包里,然后我和他一起回忆他一天的行程,上午赶着去朋友介绍的Information Interview,出来以后在路上的银行取款机取了钱,然后又赶着去downtown见一个中介,然后下午跟volunteer的同事一起开会。应该是一心记挂着下一个约会,匆匆忙忙忘了拿取款机吐出来的钱就着急赶路了。他说他也感觉自己可能确实太忙了,走在路上脑子里都在想着下一件事情,有些走神,然后连声地跟我说对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弄丢了一百块钱。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很煽情地抱住他两人抱头痛哭一场,增进我们相依为命的感情。但是那样不是我的风格。我跟他说,我只对他心神恍惚这样在外面跑来跑去很担心,以后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紧张了。我还逗他,根据庸俗的小说情节和电视剧情常识推断,估计他马上就可以“成功”了。而银行那边应该有办法解决的,打了几通电话,第二天银行就把钱退回了账户。
一个多星期以后,他找到了一份兼职替人改网站程序的工作,十块钱一小时,钱不多,好在灵活,任务和成果都在网上交接,在家工作就可以了,也不耽误做其他的事情。看着直接存进账户的工资,我感到非常惭愧。我们两个在一起这么多年,总是他挣得多一些,我花得多一些。这次他给足了我机会让我可以试着当一下那个挣面包的人,但最后还是他先来养活我。
(呵,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把题目改成我们的找工之路呢?)
阿岗昆公园之准备
长周末就要来了,整理了一下脑子里的东西,跟这次野营的同伴探讨吧。
1.路线
从400号高速公路出发,大约向北83公里后,接上Highway 11。在Highway 11上开143公里,到达了一个小镇Emsvale。这时向东(右)转上518号公路,前进大约8公里后,到达位于Village of Kearney的Park Office,Park Office在Kearney Community Centre。在这里办完手续,拿到Permit之后,回到518号公路,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曲曲折折大约14公里后,在Forestry Tower Road转右,向东前进24公里,到达3号入口。
进入Access Point的地图参见:<地图已失效>
2.个人信息
各组负责登记Camping Site的人,在办理Permit手续的时候,需要本组组员的下列信息:
Full Name
Address
Phone Number
Color of Tent
Plate Number of Car
3.设施
对讲机:最好能做到每条Canoe一个对讲机,这样每组在前进时,能够做到首尾呼应。在宿营的时候,宿营地一定要留一个对讲机,这样划出去的 Canoe上面能够跟营地联络。Milo要先设定公用对讲机的频道,作为各组联络之用。各小组也要设定自己小组的频道,避免通话时与其他小组相互干扰。
锯:经验来看,锯比斧子管用。一是轻便于携带,二是砍树的效率更高。斧子最大的用处是把木头劈成小块。没有锯也没关系,斧子也可以,就是砍树的时候累点。实在没斧子,就只好拿脚踹了。
降解肥皂:液体装小瓶,用来洗手洗脸洗碗洗筷子。要注意的是,因为阿岗昆的水域特点,即使是降解肥皂,也不要把用过的废水倒在湖里面。
垃圾袋:同样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所有垃圾要全部带走。所以大号黑色垃圾袋是必须之物。
地图:每条Canoe上都要有一份所在湖的地图,地图如果能够弄成防水地图(用宽胶带纸粘)更好。这次野营的Butt Lake的地图参见:<地图已失效>
背包:如果是第一次Camping,一定要注意背包的问题。因为这次的野营,车开不进去,而且有两段Portage,需要背船。所以,最好是一人一个大背包,所有的睡袋帐篷都塞在背包里面。如果没有大背包,那么也要尽量减少包的数量。
电子设备:如果携带照相机、摄像机,要注意一定要有防水袋,或者至少用厨房密封袋包好。这样万一背包落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同样,对讲机也要用密封袋封好,防止浸水。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任何使用电池的设备,都不要直接放在阳光下。我的短波收音机(阿岗昆公园内好象是禁止使用收音机),只在阳光下放了几十分钟,电池就炸掉了。
4.注意事项
熊:虽然在阿岗昆遇到熊,不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没有把食物收藏好,熊光顾营地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所有的食物,要集中起来,用绳子吊在远离营地的树上。而且要用一根绳子搭在树之间形成横梁,另一根绳子把食物吊在横梁上。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食物留在帐篷内!
救生衣:安省每年都有人不幸溺水。不穿救生衣,不但危险,而是违法。各个组长一定要监督自己组的成员,不要贪图一时舒服,而带来不便。
蚊子:8月份是蚊子肆虐的时候,最好备上OFF提前喷在裸露的脚踝脖子等处,也可以带上After Bite用来事后涂抹。
风浪:划Canoe最害怕的是遇上风浪。特别是侧风的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Canoe就有可能被浪打翻。所以在湖面上,要尽量顶风或者顺风划,同时不要让Canoe被侧风吹到岸边。那样Canoe会在岸边颠簸,很难再离开岸边,并且船里会进很多水。如果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划Canoe,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在恶劣天气下水。
救人:如果不幸落水,首先要镇静。Canoe不会沉下去,要留在Canoe旁边,等待其他人来救援。把人救上其他的Canoe之后,如果天气或水面情况危险,就不管Canoe,仅救人。水面平静的情况下,其他人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把Canoe翻过来:一个人保持平衡,另一个人把落水的Canoe慢慢垂直拖到自己的Canoe上面,直到两个Canoe呈十字。然后再把上面的Canoe翻过来,从一头开始,重新放到水里。接着两条Canoe平行挨在一起,一个人负责抓着两个Canoe不要分开,另一个站起来跨到那个Canoe上。重申一下,钱财都是身外物,不论什么东西落水,都不如人命值钱。
团队:不管各个小组相互间是否熟悉,切记我们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相处3天。一个人是否是Team Player,在野营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出来。不论在野营过程中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Team优先。Team没有做决定之前,可以充分讨论商议。一旦 Team做了决定,最好不要固执己见。
背船:阿岗昆Camping最大的特点就是背船。要从一个湖背船到另一个湖,背船看似辛苦,实际上并不是很难。记得第一次背船,同伴中的一人肩膀刚一挨船,就大叫一声“妈呀”,从此传为笑谈。小组Camping,Canoe上肩其实非常容易,两个人帮忙,几秒钟的功夫就可以把船架好。如果协调得好,甚至可以同时背着自己的背包前进。这次在Butt Lake野营有两段背船,第一段135米,第二段295,估计连汗都不会出。
最后,感谢Milo的热心组织,营地见吧!
1.路线
从400号高速公路出发,大约向北83公里后,接上Highway 11。在Highway 11上开143公里,到达了一个小镇Emsvale。这时向东(右)转上518号公路,前进大约8公里后,到达位于Village of Kearney的Park Office,Park Office在Kearney Community Centre。在这里办完手续,拿到Permit之后,回到518号公路,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曲曲折折大约14公里后,在Forestry Tower Road转右,向东前进24公里,到达3号入口。
进入Access Point的地图参见:<地图已失效>
2.个人信息
各组负责登记Camping Site的人,在办理Permit手续的时候,需要本组组员的下列信息:
Full Name
Address
Phone Number
Color of Tent
Plate Number of Car
3.设施
对讲机:最好能做到每条Canoe一个对讲机,这样每组在前进时,能够做到首尾呼应。在宿营的时候,宿营地一定要留一个对讲机,这样划出去的 Canoe上面能够跟营地联络。Milo要先设定公用对讲机的频道,作为各组联络之用。各小组也要设定自己小组的频道,避免通话时与其他小组相互干扰。
锯:经验来看,锯比斧子管用。一是轻便于携带,二是砍树的效率更高。斧子最大的用处是把木头劈成小块。没有锯也没关系,斧子也可以,就是砍树的时候累点。实在没斧子,就只好拿脚踹了。
降解肥皂:液体装小瓶,用来洗手洗脸洗碗洗筷子。要注意的是,因为阿岗昆的水域特点,即使是降解肥皂,也不要把用过的废水倒在湖里面。
垃圾袋:同样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所有垃圾要全部带走。所以大号黑色垃圾袋是必须之物。
地图:每条Canoe上都要有一份所在湖的地图,地图如果能够弄成防水地图(用宽胶带纸粘)更好。这次野营的Butt Lake的地图参见:<地图已失效>
背包:如果是第一次Camping,一定要注意背包的问题。因为这次的野营,车开不进去,而且有两段Portage,需要背船。所以,最好是一人一个大背包,所有的睡袋帐篷都塞在背包里面。如果没有大背包,那么也要尽量减少包的数量。
电子设备:如果携带照相机、摄像机,要注意一定要有防水袋,或者至少用厨房密封袋包好。这样万一背包落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同样,对讲机也要用密封袋封好,防止浸水。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任何使用电池的设备,都不要直接放在阳光下。我的短波收音机(阿岗昆公园内好象是禁止使用收音机),只在阳光下放了几十分钟,电池就炸掉了。
4.注意事项
熊:虽然在阿岗昆遇到熊,不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没有把食物收藏好,熊光顾营地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所有的食物,要集中起来,用绳子吊在远离营地的树上。而且要用一根绳子搭在树之间形成横梁,另一根绳子把食物吊在横梁上。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食物留在帐篷内!
救生衣:安省每年都有人不幸溺水。不穿救生衣,不但危险,而是违法。各个组长一定要监督自己组的成员,不要贪图一时舒服,而带来不便。
蚊子:8月份是蚊子肆虐的时候,最好备上OFF提前喷在裸露的脚踝脖子等处,也可以带上After Bite用来事后涂抹。
风浪:划Canoe最害怕的是遇上风浪。特别是侧风的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Canoe就有可能被浪打翻。所以在湖面上,要尽量顶风或者顺风划,同时不要让Canoe被侧风吹到岸边。那样Canoe会在岸边颠簸,很难再离开岸边,并且船里会进很多水。如果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划Canoe,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在恶劣天气下水。
救人:如果不幸落水,首先要镇静。Canoe不会沉下去,要留在Canoe旁边,等待其他人来救援。把人救上其他的Canoe之后,如果天气或水面情况危险,就不管Canoe,仅救人。水面平静的情况下,其他人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把Canoe翻过来:一个人保持平衡,另一个人把落水的Canoe慢慢垂直拖到自己的Canoe上面,直到两个Canoe呈十字。然后再把上面的Canoe翻过来,从一头开始,重新放到水里。接着两条Canoe平行挨在一起,一个人负责抓着两个Canoe不要分开,另一个站起来跨到那个Canoe上。重申一下,钱财都是身外物,不论什么东西落水,都不如人命值钱。
团队:不管各个小组相互间是否熟悉,切记我们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相处3天。一个人是否是Team Player,在野营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出来。不论在野营过程中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Team优先。Team没有做决定之前,可以充分讨论商议。一旦 Team做了决定,最好不要固执己见。
背船:阿岗昆Camping最大的特点就是背船。要从一个湖背船到另一个湖,背船看似辛苦,实际上并不是很难。记得第一次背船,同伴中的一人肩膀刚一挨船,就大叫一声“妈呀”,从此传为笑谈。小组Camping,Canoe上肩其实非常容易,两个人帮忙,几秒钟的功夫就可以把船架好。如果协调得好,甚至可以同时背着自己的背包前进。这次在Butt Lake野营有两段背船,第一段135米,第二段295,估计连汗都不会出。
最后,感谢Milo的热心组织,营地见吧!
我的找工之路(4)山重水复
很多人说,国内的工作经验到了加拿大一点用也没有。其实不然,国内的工作经验不仅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这一点可以从我们家两位找工作的新移民的经历可以得到验证。
先看我自己,零会计经验找会计入门工作。简历发出去,反映寥寥。应征广告的,只得到过一两次电话,三言两语过后就再也没有回音。cold fax得到的第一个回应,非常特别。——那是一份传真,告知我某某某会计师老先生已于去年某时不幸辞世,恳请我把他老人家的名字从名单中除去。我感到非常的不好意思,立刻回复和表达了我的歉意。那封传真,让我感慨了半天,除去人生无常的伤感之外,还觉察到一点希望,至少在我的求职信进入废纸篓之前,有人看了一眼。而且,很现实的一点是,对方是用我附上的回执联系页面给我回复的,证明那张回执也不是多此一举。
再看我的亲密爱人和战友,6年以上的程序员经验,虽然后来几年较为脱离实际编程一线,略微有些心虚,目光瞄准的只是Intermediate级别的职位,但仍然腰杆比我硬。平均来说,在我们一起找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大约每个月能到一次面试机会。机会的来源分布非常均匀,几乎每一种不同的招工途径,比如新闻组的消息,朋友介绍的机会,中介,各大招聘网站,HRDC的Job Bank,都显示了效果。到了找工作的后期,由于简历和求职信炮制技巧日臻熟练,有时候甚至他发出去应聘的邮件不到15分钟,就有电话过来询问详情。
那个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甚至很嫉妒他。^&^ 每次他要出发去面试,我简直比他还要激动和雀跃,忙着给他准备行头,搜集用人公司和职位的背景资料,帮他找好最方便的搭车路线,陪着他去 Employment Resource Centre打印和装订简历,悬着心等着他回来汇报进展。很明显,在最后的成功之前,一次次的激动仿佛只是一阵微风吹起小小的涟漪,片刻过后风停水静,一切仍恢复旧貌。也许希望升起之后又被熄灭的失望,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涟漪,日子恐怕会更加难以忍受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之处吧。我的苦闷是没有人理我,不知道哪天才能被馅饼砸到头顶,但我倒是没有什么机会承受被人当面否定和被自己否定自己的双重痛苦。失败的面试对人信心的打击,有时候沉重得让人不知所措。有次我印象非常深,他面试回来,一言不发,进浴室凉水冲面良久。过了许久过去问他,才知道原来是遇到一位聪明绝顶的东欧兄弟,一面咄咄逼人的拷问,不管听到什么答案,考官的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嘴里夸张地说着“No,no,no,no,no……”还有一次,周五去downtown一家公司和技术主管面谈,回来觉得相谈甚欢,以为十拿九稳,只等周一一早的好消息。谁知周一等了一个上午,又过了一个中午,仍没有消息,以我对加拿大人好报喜不好报忧习惯的粗浅了解,我已经觉得情况有变,于是催促着他打电话过去问情况。果然,他们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选了别人。后来很诚恳地向那位主管请教到底哪里不对劲,对方也很诚恳,说出了原因在communication skill和具体事项。搞技术的人,总觉得话不在多,看实力就行,再加上说的又是英文,本来就不自在,能少说就少说,不料在雇主看来,话少并不代表你老成持重,反而令他对你与上司和同事沟通的意愿产生怀疑,担心将来团队合作的表现。这一席话,对我们两人都很有启发,在后来机会来临的时候,都尽力克服和回避了类似的问题。
还有几次面试,是前一天下午很晚得到通知,第二天一早就要面试,来不及去Employment Resource Centre打印简历,只好麻烦sailor(呵呵,因为他好奢侈,老早买了激光打印机),他打完以后又连夜送过来。那么麻烦朋友,实在是很不好意思。后来我和老公说,这样吧,等你面试失败20次,我们就去买个激光打印机,那样好像比来回TTC车票省些。他听到我说还要那么多次失败,脸都有点绿了。我们互相望望,大笑起来。
先看我自己,零会计经验找会计入门工作。简历发出去,反映寥寥。应征广告的,只得到过一两次电话,三言两语过后就再也没有回音。cold fax得到的第一个回应,非常特别。——那是一份传真,告知我某某某会计师老先生已于去年某时不幸辞世,恳请我把他老人家的名字从名单中除去。我感到非常的不好意思,立刻回复和表达了我的歉意。那封传真,让我感慨了半天,除去人生无常的伤感之外,还觉察到一点希望,至少在我的求职信进入废纸篓之前,有人看了一眼。而且,很现实的一点是,对方是用我附上的回执联系页面给我回复的,证明那张回执也不是多此一举。
再看我的亲密爱人和战友,6年以上的程序员经验,虽然后来几年较为脱离实际编程一线,略微有些心虚,目光瞄准的只是Intermediate级别的职位,但仍然腰杆比我硬。平均来说,在我们一起找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大约每个月能到一次面试机会。机会的来源分布非常均匀,几乎每一种不同的招工途径,比如新闻组的消息,朋友介绍的机会,中介,各大招聘网站,HRDC的Job Bank,都显示了效果。到了找工作的后期,由于简历和求职信炮制技巧日臻熟练,有时候甚至他发出去应聘的邮件不到15分钟,就有电话过来询问详情。
那个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甚至很嫉妒他。^&^ 每次他要出发去面试,我简直比他还要激动和雀跃,忙着给他准备行头,搜集用人公司和职位的背景资料,帮他找好最方便的搭车路线,陪着他去 Employment Resource Centre打印和装订简历,悬着心等着他回来汇报进展。很明显,在最后的成功之前,一次次的激动仿佛只是一阵微风吹起小小的涟漪,片刻过后风停水静,一切仍恢复旧貌。也许希望升起之后又被熄灭的失望,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涟漪,日子恐怕会更加难以忍受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之处吧。我的苦闷是没有人理我,不知道哪天才能被馅饼砸到头顶,但我倒是没有什么机会承受被人当面否定和被自己否定自己的双重痛苦。失败的面试对人信心的打击,有时候沉重得让人不知所措。有次我印象非常深,他面试回来,一言不发,进浴室凉水冲面良久。过了许久过去问他,才知道原来是遇到一位聪明绝顶的东欧兄弟,一面咄咄逼人的拷问,不管听到什么答案,考官的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嘴里夸张地说着“No,no,no,no,no……”还有一次,周五去downtown一家公司和技术主管面谈,回来觉得相谈甚欢,以为十拿九稳,只等周一一早的好消息。谁知周一等了一个上午,又过了一个中午,仍没有消息,以我对加拿大人好报喜不好报忧习惯的粗浅了解,我已经觉得情况有变,于是催促着他打电话过去问情况。果然,他们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选了别人。后来很诚恳地向那位主管请教到底哪里不对劲,对方也很诚恳,说出了原因在communication skill和具体事项。搞技术的人,总觉得话不在多,看实力就行,再加上说的又是英文,本来就不自在,能少说就少说,不料在雇主看来,话少并不代表你老成持重,反而令他对你与上司和同事沟通的意愿产生怀疑,担心将来团队合作的表现。这一席话,对我们两人都很有启发,在后来机会来临的时候,都尽力克服和回避了类似的问题。
还有几次面试,是前一天下午很晚得到通知,第二天一早就要面试,来不及去Employment Resource Centre打印简历,只好麻烦sailor(呵呵,因为他好奢侈,老早买了激光打印机),他打完以后又连夜送过来。那么麻烦朋友,实在是很不好意思。后来我和老公说,这样吧,等你面试失败20次,我们就去买个激光打印机,那样好像比来回TTC车票省些。他听到我说还要那么多次失败,脸都有点绿了。我们互相望望,大笑起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