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找工之路(1)转行的决定

每个人的找工之路,都可以写一个长长的故事。我的故事,要从登陆加拿大之前的两年说起。

我是转行学会计的——我以前是学中文的,几乎相当于没有专业。但我并不是因为“听说会计好找工作”才学的,而是在过去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确实对会计感兴趣,对数字不厌烦,然后才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走上了会计之路。

我老公是做电脑的,2000年正是IT火爆的年代,他也曾劝诱过我转行学电脑,将来也去挣大钱云云。我差点动心,也曾试图去学点网络基础,考个MCSE证书什么的。不过,就网络基础那一本书,就把我搞晕了。我发现我对做一个比较聪明的电脑用户还有兴趣,但是,让我深入到电脑机箱里面去折腾,我是干不来的。我坚信,学没有兴趣的东西,会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再说了,我始终觉得,一家有一个学电脑的就够了。:P 于是,毅然浪费了网络基础的课本钱,悬崖勒马止步IT。

回到正题。在国内也有很多人转行学会计的。途径有很多种,主要有参加会计专业的自学考试,考会计证,考中国注册会计师证书等等。我一直没有下决心怎么样开始。

大约2000年下半年,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办事处第N届毕业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这是我第一次见到 CGA这个字样。回家后上网搜索了一下CGA的资料,得到了更多的关于CGA在中国的教育项目的信息,知道了CGA是加拿大的三大会计师组织之一,在中国开设的课程考试和加拿大完全一样,如果没完成考试就移民去了加拿大的话,可以把学分转到加拿大继续考完。当时,我们已经递交移民申请一年多了,移民面试迟迟没有消息。我想,与其干等,不如开始学几门课程吧。

唯一的问题是CGA的学费比较昂贵,每门课要3000多人民币,每年还要交将近3000块的学员会费。而我作为转行的学生,估计至少要学16-17门课程,时间起码要3-4年。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比我重新上一次大学还要贵。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和家里的经济支柱商量。没想到他满口答应,鼎力支持我去报名就读,声称是对我进行长期投资,只看长期收益,不看短期花费。其实我是有些犹豫的,加拿大去不去得了还是个问题,如果要去的话,正是需要存点钱的时候。他的看法则是,就我们的情况来看,去加拿大不是能否的问题,而是迟早的问题;对于学费,该花的钱迟早是要花的,现在读的话,可以利用在国内比较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节省下来一些将来在加拿大苦读的时间。

决定下来的事情,我比较喜欢雷厉风行地去做。只讨论了一夜,第二天我就给CGA北京办事处打电话了,预约了评估的时间。一周之内,办好了评估和报名手续,从2000年12月底开始第一门课的学习。

Matrix III和假影迷小泰理解的Matrix 中的几处BUG

1. Neo被困在Mobil Ave地铁站的时候,曾经被Trainman一拳打飞到墙上,狼藉遍地。后来Neo沿着地铁跑,转了一圈回到地铁站的时候,墙上仍然有个窟窿。但是等最后 Trinity来救他的时候,地铁站又成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地铁站。大概Neo等得无聊的时候,自己把墙又砌上了。:D

2.在飞船上,Neo和Trinity互相表达爱意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Trinity脖子上有两个圈圈。但是镜头转到Neo背后时,他脖子上的圈圈就是时隐时现的,在这个镜头里有,在下一个镜头里又没有了。

3.当Smith附身的Ben用手术刀胁迫Trinity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Trinity被锋利的刀片划上,导演大概也是这么担心的。镜头在他们和 Neo之间来回切换。第一个镜头,Trinity的脖子没有伤痕,第二个镜头,仍然没有伤痕,第三个镜头,Trinity的脖子被刀片划上,第四个镜头,伤痕消失,第五个镜头,伤痕再现,第六个镜头,伤痕又一次消失,第七个镜头,伤痕再次出现。一再折磨之后,Trinity的自我皮肤修复能力终于丧失,伤痕再没有消失过。

惭愧的紧,2个多小时的电影,只看出了这几个BUG。说明我距离一个真影迷,还是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即使这样,也比总跟我吹嘘自己是真影迷的小泰要距离近一点。:D

Matrix的中文译名是《黑客帝国》,老实说这个译名并不是很好。但至少说明了一件事,这个电影的计算机背景很强。无奈得很,小泰同学并没有计算机背景,所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理解出现偏差,也是可以原谅的。

Neo和Smith雨中大战之后,Smith被消灭,小泰认为是两个人被中和了。说实话,看电影的时候,当我看到这段,忽然想起小泰的“中和”,差点在电影院里笑出声来。唉,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啊。

大概小泰和我看过同一篇文章,说Smith变成病毒,Neo变成杀毒软件。我同意Smith已经成为游离在系统里的病毒,但是杀毒软件和病毒之间并没有“中和”这个概念,而且所谓的杀毒软件Neo连一个Smith都不能打死,更别提消灭站在旁边观战的无数Smith了。

消灭Smith的过程其实很简单。Neo和Matrix主机达成的协议,就是制造一个陷阱,通过他和Smith不停的打斗逼迫Smith去感染他。然后,Smith和小泰都没有意识到,被感染的Neo,是由Matrix主机Load进入系统的。在Neo被感染以后,导演把镜头切换到插满接头的Neo这边,插着插头的Neo在剧烈的抖动,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也就是说,此时Smith已经和Matrix主机建立了联系,他的特征码(Smith是个病毒,而目前最有效的查病毒手段就是特征码)就被主机获得,然后所有的Smith都被定位并迅速被消灭了。换言之,Neo的作用并不是消灭Smith,他的作用是帮助主机定位Smith,而之后他也死去,当然也就无法回到Source,帮助Matrix升级。

小泰理论最根本的基调,也是我认为的最重大的Bug就是,他认为所有这一切包括Smith都是主机预先设定好的,而Smith强大到感染了Oracle却是主机没有预料的。我认为恰恰相反,病毒Smith的出现,是主机意料之外的事情,而Oracle被感染,却是Oracle自愿的。在Oracle和 Neo的对话中,Oracle暗示Neo前往主机,因为只有在那里,主机才能定位被感染的Neo,而为了实现这一点,Oracle等着Smith前来感染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她让自己的保镖带着小女孩(可能是下一任Oracle)单独逃走而自己留下的原因。

Oracle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她相信Neo一定会前去主机那里,然后和主机达成协议,去和Smith决斗。于是她自愿被感染,从而在Smith始终无法杀掉Neo的时候,诱导Smith感染Neo。Smith在面对不屈不挠的Neo,始终无法打倒他的时候,说的那段话“Wait, I've seen this. ... Everything has a begining, has a end, Neo.”明显就是Oracle留给Smith的残存记忆,而Smith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的时候,Oracle的影响力仍然让他感染了Neo。

可以说,小泰认为Oracle和Architect是相互配合的,但明显这是第二集试图告诉观众的,但其实不是。在一开始,那对程序夫妇,特别是小女孩的爸爸,就告诉我们,程序也会有感情,也会有爱。Oracle也是,她对糖果的喜爱,她对人类的同情,都使得她与Architect截然不同。

认为人类最终被机器彻底打败的小泰,显然在Matrix III结束的时候沉浸在Neo死去的悲伤中,而忽略了最终片尾的对话。
Architect: You played a very dangrous game. (指Oracle自愿被Smith感染)
Oracle:Change's always dangrous. (指Oracle希望结束升级循环)

Architect: Just how long do you think this peace is going to last?
Oracle: As long as we can.
Architect冷笑 (指Oracle希望机器与人和平共处,而Architect显然不认同)

Oracle: What about the other? (最关键的对话)
Architect: What others?
Oracle: The ones want to out.
Architect: Absolutely they will be freed.
Oracle: I have you words.
Architect: What do you think I am? Human?

以上对话为我回家后从下载的枪版Matrix中扒下来的,所以保证准确率在90%以上。:D

基本上我认为Matrix III是个大团圆的结局,人类最大限度的获得了胜利,并可以安全的解放Matrix中的同伴。当然,小泰可能并不认同这一点,他的fans显然也不会认同这一点。但没办法,谁让他是个假影迷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