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we probably can

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无它,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开始上班了。

我很奇怪为什么全世界人民都显得有点狂热,无论黑的白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也许是奥巴马长得漂亮,也许是他的“Yes, we can!”把大家的情绪都煽动起来了吧。我试图融入这种情绪,却无论如何不能成功。

即使愤青如鲁迅者,也知道有时候在兴奋的人群面前是不能说真话的,特别是大家不爱听的真话。为此,他老人家还专门写了篇莫名其妙的文章《立论》。

我也不能免俗,真话还是不说了,讲个故事吧。

民国八十九年,曾经的三级贫户陈扁扁当选总统。陈扁扁一来治国无方,二来运气不好,两任总统期间经济逐渐恶化,民心思变。民国九十七年,曾经的钦点接班人马九九振臂一呼,于是高票当选。马九九的竞选口号是“马上好”,并且在电视广告上让民众大声说“准备好了”。不仅电视上,现实中的民众也是群情激昂。

一个月之后,“马上好”,变成了“马上渐渐好”。

故事讲到这里,可能我的真实意图已经被识破了。没错,我在用马九九的“马上好”影射奥巴马的“Yes, we can!” 也许从小到大听过太多的口号,“马上好”,“Yes, we can!”,都让我心存疑窦。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口号也会添上个字,变成“Yes, we probably can!”

虽然是口后,但无论马九九,还是奥巴马,都是在困境之中给人民一个希望。就象我追了四年的科幻电视,虽然人类的殖民星球都已经毁灭,但茫茫宇宙中,还有那么一个星球“地球”的存在,就支撑着人们一集一集的战斗下去,生活下去。最新一集的故事,人们终于抵达了“地球”,却失望的发现这个“地球”,原来不是英国的伦敦,只是安大略的伦敦。

假如生活能够二选一,是应该从头到尾没有希望?还是应该有了希望再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