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的第一次CGA陪考经历

  每次看到高考的时候,守在学校门口的家长,就庆幸自己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不必顶着烈日在校门口来回徘徊,也不必为孩子今天龙体不适担惊受怕。

  不过,到了加拿大……

  我的如意算盘是:Pingle进到教室里考试,我呢就去其他的教室,或者随便找个走廊坐下来看书。可是等兴致勃勃送Pingle进了考场,才发现自己的算盘上少了一个珠子:哪有什么其他的教室,哪有什么走廊,CGA选的那个考场,实在象个仓库。

  出门就是冰天雪地的多伦多,进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卫生间,然后就是考场。一点没有为家属考虑,我怎么办,去哪里?

  看看地图,这里离安大略湖不远,走过去看看吧。

  穿过一个小公园,有些遗憾自己没有带相机出来。厚厚的雪,逐渐远去的脚印,安详的雕塑,再加上一个孤独的我,倒是很有一种“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的味道。(中学语文老师教过什么,我全都忘光了,唯独记住了《荷塘月色》的喜悦和哀愁,看来他当年说的那几百遍没白说。)

  虽然天已经完全黑透了,公园里面仍有跑步爱好者在锻炼。或者是两口子,或者是三两个朋友,全部是轻装上阵。只有我是一个人穿着羽绒服,背着双肩背象个游客。

  可惜公园很小,一下子就穿了过去,到了一条小路。正在寻思该往哪里走,前面传来震耳的汽车喇叭长鸣。原来是一个司机迷了路,在路上犹豫,后面那个脾气暴躁的司机大哥毫不客气的“骂”他。(据说这里按别人喇叭,就是在骂别人)前面的司机闻骂乖乖的躲到了路边,后面的司机大哥鸣着喇叭顺势冲了过去。

  那个司机摇下车窗(是个女同志,怪不得后面的司机会那么勇猛的按喇叭,也不怕发生公路暴力事件),朝我喊着什么。我走近一些,隔着马路跟她大喊大叫。原来她也是参加CGA考试的,在这绕来绕去迷了路,已经转向了。我指给她方向,告诉她要先找到停车场,然后怎么走过去。

  继续前行,一下子就到了湖边的公路。根据地图记载,前方应该有一座桥跨过公路到达湖边,于是顺着路边摸了过去。就在我越走越疑心自己走错了方向的时候,我终于走到了那座桥,一座小木桥。怪不得昏暗中,我根本看不见它。

  穿过桥,失望的发现晚上其实什么也看不见。安大略湖究竟是什么样子,里面的湖水是蓝是绿,湖水是甜是咸都只能等下次白天再来看了。揉了揉瞪酸了的眼睛,沿着湖边继续前行。

  桥的这边,静寂瘆人,只有脚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更加瘆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越走胆子越小,我慌忙寻到Ontario Place那边稍微有一点规模的桥,穿了回来。

  又捡着灯火阑珊的地方四处转了转,觉得寒冷已经穿透我的裤子和小腿肌肉时,我转回了仓库考场。

  下面这一段,其实我很不想说,因为……

  我在卫生间里没呆多久,就听见走进来一个家伙。大概是考试的学生,一进门就掏出手机,唧唧咕咕的小声说着什么。隐约听见好象是在告诉对方他考试的题,而且很象是在有计划的作弊,说了一会,他们又约了下一个电话的时间。胆子真够大的,也不怕被抓到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不过,也许他是把考题背下来,然后打电话告诉遥远的温哥华的pmer,要毁,也是毁掉小拍的职业生涯。

  等他走了很久,我才想起了一个问题。要是他打电话到一半,我突然冲了出来。是会把他吓得半死呢,还是会被他杀人灭口?后来问Pingle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一点也不关心我的生命安全,反而一直追问我当时在干什么。

  无论我怎么解释说自己当时在看书,她也不信。搞到后来,我也糊涂了。

  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家属们就陆续都来了。有个家伙很神气,居然拎着个野营用的椅子,趴的一下打开,然后安详的看起书来。搞得我们周围几个一直站着等的家属眼睛里冒火,真想给他抢过来。

  和国内等孩子的家属不同,这里的家属有满头白发的妈妈,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也有叽叽嘎嘎缠着爸爸问这问那的小朋友,当然更多的还是我这样的青壮年。

  考试结束了,高考那一幕出现了:

  学子们陆续从考场中走出来,守候在门口的父母从人群中飞快的认出自己的孩子。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他们的脸色,生怕孩子考砸了。

  我也一样,强忍着心中的好奇,不敢问那句:考得怎么样?

我在加拿大的第一次CGA考试

  算起来我是CGA的老学生了,考过了十几门考试了。不过在加拿大考试,还是第一次。

  考试时间是在2003年3月12日晚上,7点到10点。CGA的考试时间是全球统一的,由于时差的关系,以前在北京考试的时候,总是在上午,很多上班的同学都要请假来考试,看来CGA协会主要还是照顾加拿大本土的学生,让他们可以不得罪老板。

  去CGA Ontario的网站查看了一下,多伦多的考试地点是在靠近安大略湖边的Queen Elisabeth中心,从给出的地图看,那边有一大片展览中心。由于从来没有去过那边,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建筑物,看到考试地点指南上丝毫不提 Room Number,很有些困惑。

  第一次去陌生的地方考试,总是有点紧张。仔细研究了坐车路线和地图,估算出来大概从我家倒车到考场要1个半小时,为了保险起见,我提前两个小时就出发了。还好一路很顺利,等我坐上最后一段路程那趟29路bus的时候,刚刚6点一刻。正是下班的时间,车上人很多,我只能站着,眼睛不知道看哪里好,只好低着头垂下眼皮。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坐在我跟前座位的一个金发mm怀里抱着一本厚厚的大书——Income Tax Act! 哈哈,毫无疑问是同赴考场的TX1同学也。随后悄悄扫视了几眼车厢里其他的乘客,发现果然不少都是抱着税法的同学。有的人还掏出打印的考试卷看呢。既然车上这么多同学,我就宽心了,横竖跟着大部队走就行了。

  下了车,一行人逶迤前进,过人行横道的时候好不壮观,两边的汽车司机着急也没用,只能慢慢等着。

  三拐两拐,地方到了。我的天哪!好大的一个大厅!足足能容纳几千人!(好像满适合rolia新年晚会哦,就是不知道租金要多少银子。:P)桌子椅子都按照课程分区排开,从最前面的桌子往后忘过去,一眼都忘不到边儿!怪不得不用写Room Number呢。

  TX1看来是这学期的大课,排在靠中间的地方,有三四列桌子全是TX1的学生们。当时时间大约是6点半,我本以为自己到得挺早的,没想到TX1的同学都比我还要积极,从前面一路走过去,黑压压的三四列桌子都已经坐满了,我只好走啊走啊走,一直走到倒数第2排,才发现有个空位,赶紧奔了过去,放下书包、衣服、饮料瓶子,确定自己的小地盘。掏出自己背来的所有宝贝翻一翻,明知道临阵磨枪意义不大,最后的挣扎还是要做一下的。看了一会儿Lesson Notes,感觉越看越慌,不知从何看起,干脆合上书打量打量周围的同学吧。

  从前上课的时候,都在Seneca College,听课的同学中华裔、印巴面孔比例很高,当时有点真的相信所谓现在只有华人移民最爱学CGA了。今天到了考场一看,什么呀,同学海了去了,什么面孔都有,没有办法下结论说是CGA学生到底什么样子。就跟多伦多是个多元文化融会的城市一样,CGA的学生们也都代表着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群。以前我还以为加拿大学会计的没几个男同学,今天一看,考场里男同学还是很多的,我周围好几个男同学长的样子一看就是典型的会计师长相,特别象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男主人公。后面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同学也不坐,一直端着杯咖啡站着,笑眯眯地喝啊喝。坐我左边的一个JJ更神,外衣、毛衣都脱了,只穿着一身深灰的运动棉衫,表情严峻的看书,过了一会儿还站起来舒展两下筋骨。Hoho,看来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同学了嘛,我对他们都很是敬畏。

  正走神的时候,大喇叭响了,让大家排队去前面拿答题的小册子。一时间人头攒动。拿完回来填好学号等信息,大喇叭强调了一遍考场纪律,TX1带书的规定,作弊者严惩不贷等等。随后,监考人员开始发卷子,估计从前面一路发到我这里,几分钟都出去了。卷子发下来,照例是背面冲上,只能看一看考试须知什么的。7点钟到了,监考员拿着话筒一声令下,考试开始!刷刷刷,一片翻试卷的声音。

  考TX1的细节就不必再提了,手不停的翻书、写字,一直到10点宣布考试结束,不许动笔的时候。感觉很不踏实。希望可以通过就好。

  考试结束以后,门口无数来接人的车和家属们。我老公没有车,但他也等在外面陪我一起坐公交车回家。出来以后,他给我一张小传单flyer,说是一位 Job Agent公司的Accounting方面的业务代表散给他的,上面有她的联系电话和email。听说她已经连着三天晚上来这里发传单了,抱怨说是星期一太冷了,冻S了,看来昨天(星期三)天气不错。虽然辛苦一点,她这么敬业,相信她一定会有不少收效。我也考虑什么时候打电话跟她谈谈去。

  回去的29路bus,满满一车人全是来考试的CGA学生们。零星地听到还有同学在热烈地讨论TX1的考试题,想起来下学期AU1第一课的作业马上又要来了,我忽然感到很困乏无力,很想一下子就昏睡过去。可是不行,还要倒2次车呢,一个半小时以后,11点半钟,我才终于回到了家。

海运小贴士(下)

  猪跑贴士之唛头:唛头是贴在箱子上面的,用来区别其他的箱子。移民的唛头简单一些,把“全名、电话号码、目的港”打印在白纸上,然后加上顺序号,贴牢在包装表面就可以了。如果希望搞点小花样,唛头也可以花哨一点,不过也没什么用。

  猪跑贴士之清单:物品清单有两个作用,报关和清关。报关用的物品清单,当然是中文填写,按顺序号把每一个箱子内装所有物品列明,作为报关单据交给代理。前面交待过,书籍必须一一列出书名和数量,当然为了省事也可以写《托福书》n本,代替《托福红宝书》1本、《托福蓝宝书》1本。其他的东西则可以简单一些,衣服多少件、日用品多少件等等。

  猪跑贴士之体积:由于计费是按照体积计费,所以一定要算清楚箱子的体积。一般正规的纸箱外面会印着箱子的长、宽、高,如果没有,则需要量一下。记下来每一个箱子的长宽高,算出来体积,作为付费依据。当然,代理最后会以仓库的打尺证明为准,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出入。

  猪跑贴士之价格:付款。在给代理付款的时候,有一个小问题。由于国内对美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所以个人海运基本上只能:美金结算(多支付若干百分比的手续费),人民币结算(按照某一个略高于市场价格的美金人民币汇率)。要小心,有一些代理会趁机在这时候小赚一些,而公道一些的价格是:5%的手续费,或者比当前汇率高几个百分点(小于5%)。

  猪跑贴士之提单:付款之后,代理会提供一式三份的提单正本,这时候要仔细检查一遍提单是否有错误。特别注意名字是否有拼写错误,件数是否有错。如果是预付的DDC和BAF,那么一定在提单上打上DDC & BAF预付。注意一点:正式提单上的任何改动,代理必须盖个小戳。

  猪跑贴士之运货:如果代理是不提供上门服务的专业代理,那么会要求客户在某一天把箱子运到指定仓库。服务好的代理,则能够同时完成这业务,当然,费用是要包含进来的。这时候要联络一家搬家公司或者零担货运公司(或者叫同城快递)。一般几个立方的海运行李对于搬家公司来说,是大马拉小车,但是搬家公司很少会因此减价。我建议选择零担公司,零担按重量收费,有可能会比搬家公司便宜。另一个好处是不必跟车,他们自会把东西运到指定仓库。我的另外一个免费建议是:如果零担公司有打包服务,最好打包,避免纸箱散掉。

  激动人心的落地,漫长的等待,目的港代理的传真终于来了……

  猪跑贴士之传真:新移民没有传真机,只好借用同学朋友的号码,这需要尽早确定,然后在出提单的时候告诉当地的代理。传真的主要内容一是到付的费用,二是到货的日期。如果没等到传真着急,也可以直接拨打提单上面目的港代理的电话。目的港代理一般是当地代理的合作伙伴,所以没得选择。

  猪跑贴士之租车:接到代理的传真以后,有三件事要做:代理换单、海关清关、仓库提货。多伦多海关在机场附近,仓库也都在机场附近,很多代理也在机场附近,所以租车的时候,一般要一次跑三个地方。不过,如果代理在市区,就可以自己提前去换单,租车划价的时候,就能够划下几块钱。

  猪跑贴士之到付:到付的费用包括Documentation & Handling Fee(文件费)、EBS(紧急Bunker超载费)、GRI(General Rate Increase)和TC(Terminal Charge)。EBS和GRI是船公司临时加收的,可能是0也可能有几块美金。TC是拆箱后运到仓库的费用,大约几十美金。文件费里头名堂最多,价格可能从25美金一直浮动到75美金。划价高手能够提前和当地代理约定好文件费的费用最好,如果他们能够协调目的港代理按代理之间价格收取文件费或者干脆不收,那就是惊喜了。

  猪跑贴士之清关:清关很简单,自己就可以做,不需要代理提供清关服务。带着身份证明、提单和美金从代理那里换了单之后,就可以去海关了。海关那里需要出示的文件包括:移民纸、物品清单、代理给的提货单。对于新移民,在第一次入境时海关盖章的后续物品列表,就是完美的物品清单。清关时如果还有物品要后续运来,告诉海关官员,把你的文件交给他们,他们审核没有问题以后,就会盖章以后放行。

  猪跑贴士之抽查:相对于入境时行李的抽查,海运物品的抽查比例相当高。假如海运路线包括美国,美国海关也有可能进行抽查并贴上他们的标记。即使是新移民,海运行李中的新衣服等没去掉标签的崭新物资,也很有可能被征税。切记,过海关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该“穿”的衣服不要舍不得穿。

  猪跑贴士之仓库:去仓库提货的时候,一定记得带一些现金。仓库会收几十加元的费用,主要用于把箱子从这个货架叉到那个货架。如果提货拖的时间过长,超过免费的天数,仓库还要按天数收钱。

  猪跑贴士之回家:租公寓,最好租带电梯的。如果没有电梯,那就祈祷租车的司机心眼好,能够帮着搬上搬下。我大概属于祈祷比较虔诚的,从Rolia广告区随机找的一位司机,满头大汗帮我把所有的箱子搬上了楼。如果不是这样,我和Pingle只好在楼下把所有的箱子拆开,然后蚂蚁搬家一样,把他们慢慢搬上楼。

  “Bingle同学,你说得不对,蚂蚁搬家是一队蚂蚁一起搬,你们是两只蚂蚁一趟一趟搬。”Sailor如是说。

海运小贴士(上)

  n年以前,写过一篇关于海运的文章。n年之后,又被Susse翻了出来,再读之时汗如雨下。

  其时,我和赵括一样,完全是纸上谈兵,而不是移民人士喜欢的“亲身经历”。不过现在不同了,我不仅见过猪跑,而且自己也跑了一回。

  猪跑贴士之计划: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载人飞行器技术成熟的今天,旅客从地球的一面到达另一面仅仅需要12个小时。而在海上慢慢漂泊的货物,则需要超过1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对于移民来说,海运行李实际上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一定要计划好海运的时间,尽量减少生活上的不便。

  猪跑贴士之取舍:海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省钱,但并不是运得越多省钱越多。增加行李,重量和体积都会增加,当然费用也会增加。假设增加的行李为A,增加的费用为X,在国内处理掉A的价格为Y,在加拿大的价格为Z。显然当 X > Z-Y 的时候,应该……不过,如果考虑到算来算去死掉脑细胞需要增加的营养费用、夫妻意见不一致导致争吵于是摔掉的花瓶和暖壶费用,大部分时候还是糊涂一些更省钱。

  猪跑贴士之代理:由于移民的海运基本上都是拚箱业务,所以一定要找有拚箱业务的海运代理。基本上可以认为有三种代理:专业的、服务好的、烂的。专业的代理专注于打造自己的优势业务,包装、运输等等无关业务统统要客户自己解决。服务好的代理则能够向个人客户提供包装、运输等服务。当然,情谊无价,服务有价。这两种业务模式的报价体系都不太一样,前一种是报单价然后累加,后一种是报一个全包括的价格。至于第三种代理么……

  猪跑贴士之询价:拚箱的价格体系是这样的:海运费+港杂费+报关费。一般说来,整箱海运费是船公司定的,港口费是码头公司定的,报关费是报关行定的。港杂费和报关费跟邮资一样,很长时间才变一回。海运费则每隔一段时间会推出新的运价,所以提前一两个月询价就可以。按照这种模式报出来的价格基本上都没有回旋余地,如果全包的价格则相对灵活,划价高手能够挤出一些水份。

  猪跑贴士之询价:多说几句。海运市场良莠不齐,很有可能遇到第三种代理,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正常的报价应该是:拼箱海运费 = 美金单价 X 体积(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从天津运到多伦多,一个立方起运,大约价格是六七十个美金(其他城市可能差别很大)。运到温哥华则要便宜一些,因为没有穿越美洲大陆的费用。港杂费和报关费按人民币计价。服务好的代理应该按照一个大致合理的范围,报出个一口人民币价。

  猪跑贴士之ALL-IN:对于海运加拿大,还有两个费用:DDC和BAF(音:DDC和巴弗),这两个费用可以在目的港收,也可以预付。我的建议是能够预付尽量预付,省得被目的港代理狮子大开口。因为那时候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如果打算预付,那么在询价时,就要询ALL-IN的价格。不懂什么是ALL-IN没关系,询价的时候假装很懂就行了。(ALL-IN = 海运费 + DDC + BAF)

  猪跑贴士之包装:一般个人物品用纸箱包装就可以,而比较重、昂贵、或者容易碎的物品,比如钢琴、背投电视、清代花瓶等等,则可用木箱包装。不过由于目的港在加拿大,木箱和木制物品都必须进行熏蒸检疫。为了省银子和省事,能不用木箱尽量不要用。

  猪跑贴士之纸箱:大多数家庭对于纸箱是又爱又恨,平时纸箱没地方放只好扔掉,需要的时候纸箱又不够用。曾经见过几种办法:1、平时攒着,这要求从很多年前开始就高瞻远瞩知道有一天要海运行李。2、从单位拿,单位必须有大量电脑并且箱子都没有被卖掉换成零食。3、去电脑市场买,不过小心被宰。4、找回收废品的人买,需要有耐心和运气才能买到干净整齐的箱子。5、从快递公司买,各种尺寸新箱子随便挑还能送货上门,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

  猪跑贴士之书籍:如果要运书籍,两点注意。国内对印刷品的出入境管理非常严格,个人物品报关时必须列出每一本书的数量和名称。所以要先登记后装箱,否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装好若干箱子,还要再费十八牛四虎之力拆开箱子清点然后重新装回去。第二点注意是,书是个人行李中密度最大的物品,装书的箱子尽量要小。否则不但容易在运输途中撑裂纸箱,而且搬箱子的时候会累死文弱的技术移民。

  猪跑贴士之压缩:除非运了很多金银财宝,个人物品基本上属于海运黑话中的“轻货”,是按体积计价的。所以,一定要想尽办法减小海运行李的体积。减小体积,就等于节省了费用,节省了费用,就等于挣到了零花钱。减少体积的办法很多,扔掉鸡肋、大瓶子装小瓶子、压缩棉制品等等。当然,不赞成购买专业真空袋减少体积,因为相对于减少体积省下来的海运费,专业真空袋价格太贵。建议使用大号黑色垃圾袋加真空吸尘器代替,当然垃圾袋要用新的,从小商品市场能够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