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患脑栓塞后遗症将近10年了,腿脚行动不便,平时独自在家,由保姆陪伴、照料日常生活,不过遇到节假日,家人都会尽量安排,把婆婆带到外面去游玩。听朋友介绍,北京动物园里近几年新添的海洋馆不错,专业的海豚表演非常精彩。上个周末,带上婆婆的轮椅和拐棍,一家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北京海洋馆。
买票的时候,我们跟售票小姐说明婆婆行动不便,小姐透过售票小窗玻璃看了看我们一行人,给予了老人家门票半价的优待。推着婆婆来到入口处,看着一层层的台阶,老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我心里捉摸,北京海洋馆是落成刚两三年的一座现代化的参观场所,设计的时候应该不会遗漏无障碍通道吧?走到台阶跟前,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原来台阶旁边就有圆弧形的轮椅通道,只不过由于视角的关系,从远处看不见通道的入口。
一路进去,十分顺畅。赶到海豚表演的海洋剧场,这次心里有数,没去看着高高的台阶犯嘀咕,而是直接询问工作人员无障碍入口在哪里。果然,轮椅通道入口在一道屏风墙背后,推着轮椅顺着路走,推开一扇门后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已经直接来到了海豚表演池的前方。老公把轮椅推到一个观看表演视角较好的位置,他留下来照料,我们其他人则上台阶到观众席上坐下看表演。聪明可爱的海豚们和专业敬业的训兽师们的合作表演非常精彩,观众的掌声、欢笑声不断。婆婆也非常高兴。
这么些年陪着婆婆出外,如何解决上洗手间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要我和保姆两个人帮忙才行。看完表演出来,我和保姆准备着要完成这个大任务了。没想到这次的任务出乎意料地轻松完成了。原来海洋馆里配备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宽敞得轮椅可以长驱直入,坐桶的高矮正合适,墙边还装有结实的扶手,婆婆拉着扶手自己就可以稳当地坐下和起立,我在旁边稍加搀扶就行了。
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惊喜”,全家人都对海洋馆的无障碍设施赞叹不已,觉得现在社会和时代真是进步了,设计场馆的时候真正做到了心细如发,体贴入微。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海底环游。没想到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大麻烦了。海底环游分成两层,我们是从入口处乘平坦的传送扶梯穿过一条玻璃隧道进来的,等到了出口,才发现出口是通向一架阶梯式下行扶梯,轮椅无法通行。整个海底环游近乎封闭,找不到工作人员,只找到一名卫生保洁员。他告诉我们,没有其他出口。我不死心,挨个推门去看紧急出口,发现每个出口都连着楼梯,没有电梯。想试着抬轮椅下楼梯,我的力气太小,公公的腰有旧伤,老公一个劳力实在勉为其难。公公出去想找到工作人员来帮忙,比如暂时关闭入口处的传送扶梯一分钟,这样我们的轮椅就可以推过去了。不料等了很久,公公回来仍然没有找到救兵。最后只好决定采用一个下策,从入口处的传送扶梯逆行推出去。我在前面逆行通过到达另一端,拦住进入的观众讲明情况,请他们稍微等待十几秒钟,然后老公他们推着轮椅快速奔过来。
“突围”出来以后,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在这中央空调的大屋子里,竟然人人身上都急出了一身汗。看来,刚才我们的结论下早了一点,设计师和管理人员的心是比从前细多了,不过似乎还达不到心细如发的境地。
参观回来以后,我就这个问题想了很多。
海底环游这样的设计对于正常人群来说,也许是无所谓的,最多是出口拥挤一点,但是,对于残疾人士来说,却是有着不可救药的重大缺陷——有进无出,而且入口处没有任何路线说明和警示。假如我是一名自驾轮椅单独参观海洋馆的残障人士,我随着人群进到海底环游参观,忽然发现无路可出,我该怎么办呢?也许我可以在热心的其他观众的帮助下脱身,但是,我一定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里不欢迎轮椅进来!
如果说设计上的缺陷是先天的,其实它可以在后天的管理上得到部分的弥补。比如派一名工作人员在入口的扶梯处提供帮助,遇到特殊情况暂时关闭传送带或者改变传送方向,这样轮椅通道的问题也算可以解决的。虽然现在讲究观众自主、不受干扰地参观,或者说我们的场馆经费有限,人力不足,但是,诺大的地方找不到一名工作人员,还是不免让人心里发虚。撇开工作人员对需要帮助人员的扶助作用,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假如没有工作人员对观众的疏导和指挥(观众中一大部分是孩子和老人),后果也将是非常可怕的。
几个月前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听广播节目,一名盲人听众投诉北京某合资公共汽车线路售票员拒绝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他免费乘车的待遇,节目主持人采访了市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那位工作人员讲的观点给我印象十分深刻,他的大概意思是说,一个社会对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少部分人群的关心和细心,可以体现出社会的进步来。政府部门规定北京的公交对盲人乘车免费,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盲人经济上的扶助,这一举动更多的是体现社会对盲人关心和鼓励,鼓励更多的盲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更多的融入社会大家庭的丰富生活之中。
我觉得他说得太对了。从我们家庭的切身体会来说,对于我婆婆来说,在她生病的这些年来,衣食无忧从来就不是体会生活幸福的全部。人天生是需要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的,在家里看电视风光片代替不了置身大自然的心旷神怡,在家里穿上我们帮她买的新衣服抵不上她亲自去自由市场小摊上挑选衣服的乐趣,在家里吃餐厅的外卖比不上一家人正正经经梳洗打扮去大饭馆就餐那么有意思……为了让婆婆更多的体验到生活在疾病到来之后依然充满乐趣,我们全家人包括婆婆自己在内,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在很多时候,婆婆出一趟门还是非常地不容易。外面的台阶太多了,外面的洗手间也大多数狭窄而没有扶手……
今年五一假期时我曾和老公去加拿大的温哥华短暂旅行,我很羡慕和惊讶的发现温哥华的公交车都有自动升降踏板,在那里你可以把轮椅一直摇上车,车子的前排有特别设计的可调节的活动座椅,方便安放轮椅。
也许有人会说,咱们比不了人家,咱们人口众多,也没那个条件。这些我也都知道,可是,如果因为物质条件不够,我们就可以一直粗心下去吗?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比如修建新的公共设施,翻修、改建旧的公用设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多花点心思多想着点那些跟我们稍微有点不一样的特殊人群?我们是不是可以尽量做到,让他们感觉所有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影院、博物馆、图书馆、商场、餐厅等等,都象欢迎我们一样欢迎着他们。一点一滴的努力积攒起来,种种的遗憾就能减少发生的频率,被迫困在家里的人们会少很多,他们的家庭笑声会多很多……
夏令营里的新游戏
今年暑假风靡夏令营,很多父母都把孩子送去过一段集体生活。姐姐也不能免俗,给外甥报名参加了一个比较便宜的夏令营。外甥出发以前,特地跑来找我。
“舅舅,你有什么好玩的游戏?我们夏令营的老师说,要大家都准备一些小游戏什么的。”
“小游戏呀,”我想了想,说:“丢手绢,击鼓传花,跳皮筋……”
外甥大喝一声:“停!舅舅,我又不是幼儿园的小女生,玩这些游戏,不丢人吗?你认真一点,介绍一款成熟一点的游戏给我好不好?”
成熟一点的?我想起了据说十分风靡的“杀人游戏”。我给外甥大致讲了一下游戏规则,有人扮演杀手杀人,有人扮演警察抓杀手,有人扮演法官当裁判。当然,还有人扮演好人,好人或者被杀手杀掉,或者被其他人错杀。
“这个游戏好。”外甥默默回忆了一下游戏的内容,又给我重复了一遍,然后就欢天喜地的参加夏令营去了。
……
外甥从夏令营回来以后,明显晒黑了。
“外甥,给舅舅说说,你在夏令营玩得好不好?有没有玩舅舅推荐的‘杀人游戏’?”
外甥摇摇头,说:“别提了,舅舅。你那是什么破游戏啊,我本来打算拿这个游戏镇一镇他们,结果好几个同学都准备的这个游戏。你说你的游戏有多俗!”
“那你怎么办?领着大家丢手绢?”
外甥说:“没有。我想,杀手游戏的精华就是说谎与揭穿,所以我按这个思路,又新创了个游戏。”
“说说看?”
“我把游戏的背景改成了登山。登山者背着行李登山,为了顺利登山,需要向导引路。向导里也有骗子,会用骡子偷走登山者的行李。附近的村民有目光警惕的人,来质疑这些向导。一轮游戏开始,每个人要给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可以当登山者,当向导,当骗子,当村民,或者什么也不当,当看热闹的。
“登山的人找到向导,向导选择其中一个登山者,登山者得一百分,向导得十分。如果登山的人找到的是骗子,骗子骗到了登山者的行李,得十分。向导如果被村民质疑,向导扣十分。骗子如果被村民质疑,骗子扣十分,村民得十分。几轮下来,得分高者赢。”
“嗯,这个游戏不错,很有现实意义。老师表扬你了吗?”
外甥反问我:“你猜最后结果是什么?”
我说:“当然是我的外甥得了最高分呀!你设计的游戏,你当然知道怎样得高分。”
外甥苦笑着说:“没有,玩到后来,村民太多,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
“哦?为什么?”
“舅舅,你这么聪明,你都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呀。让我告诉你吧,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这个游戏得分的关键,其实是多几个向导,而不是消灭骗子。多一个向导,登山者就多一次得分的机会。但是当向导有风险,当村民就稳赚不亏,管你骗子还是向导,揪住质疑一顿再说。真骗子被识破也无所谓,但是真向导被揪住就不干了。所以最后由于骗子和村民的存在,向导就灭绝了。”
我说:“你才上小学,居然也懂得劣币驱逐良币,不简单。”
“我早习惯了当一个成熟的小学生。”外甥笑着说:“我就是你笔下一个虚拟的人物,我说的话都是你让我说的。”
“舅舅,你有什么好玩的游戏?我们夏令营的老师说,要大家都准备一些小游戏什么的。”
“小游戏呀,”我想了想,说:“丢手绢,击鼓传花,跳皮筋……”
外甥大喝一声:“停!舅舅,我又不是幼儿园的小女生,玩这些游戏,不丢人吗?你认真一点,介绍一款成熟一点的游戏给我好不好?”
成熟一点的?我想起了据说十分风靡的“杀人游戏”。我给外甥大致讲了一下游戏规则,有人扮演杀手杀人,有人扮演警察抓杀手,有人扮演法官当裁判。当然,还有人扮演好人,好人或者被杀手杀掉,或者被其他人错杀。
“这个游戏好。”外甥默默回忆了一下游戏的内容,又给我重复了一遍,然后就欢天喜地的参加夏令营去了。
……
外甥从夏令营回来以后,明显晒黑了。
“外甥,给舅舅说说,你在夏令营玩得好不好?有没有玩舅舅推荐的‘杀人游戏’?”
外甥摇摇头,说:“别提了,舅舅。你那是什么破游戏啊,我本来打算拿这个游戏镇一镇他们,结果好几个同学都准备的这个游戏。你说你的游戏有多俗!”
“那你怎么办?领着大家丢手绢?”
外甥说:“没有。我想,杀手游戏的精华就是说谎与揭穿,所以我按这个思路,又新创了个游戏。”
“说说看?”
“我把游戏的背景改成了登山。登山者背着行李登山,为了顺利登山,需要向导引路。向导里也有骗子,会用骡子偷走登山者的行李。附近的村民有目光警惕的人,来质疑这些向导。一轮游戏开始,每个人要给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可以当登山者,当向导,当骗子,当村民,或者什么也不当,当看热闹的。
“登山的人找到向导,向导选择其中一个登山者,登山者得一百分,向导得十分。如果登山的人找到的是骗子,骗子骗到了登山者的行李,得十分。向导如果被村民质疑,向导扣十分。骗子如果被村民质疑,骗子扣十分,村民得十分。几轮下来,得分高者赢。”
“嗯,这个游戏不错,很有现实意义。老师表扬你了吗?”
外甥反问我:“你猜最后结果是什么?”
我说:“当然是我的外甥得了最高分呀!你设计的游戏,你当然知道怎样得高分。”
外甥苦笑着说:“没有,玩到后来,村民太多,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
“哦?为什么?”
“舅舅,你这么聪明,你都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呀。让我告诉你吧,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这个游戏得分的关键,其实是多几个向导,而不是消灭骗子。多一个向导,登山者就多一次得分的机会。但是当向导有风险,当村民就稳赚不亏,管你骗子还是向导,揪住质疑一顿再说。真骗子被识破也无所谓,但是真向导被揪住就不干了。所以最后由于骗子和村民的存在,向导就灭绝了。”
我说:“你才上小学,居然也懂得劣币驱逐良币,不简单。”
“我早习惯了当一个成熟的小学生。”外甥笑着说:“我就是你笔下一个虚拟的人物,我说的话都是你让我说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