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le与外甥之《一流棉花》

  今天真是诸事不宜,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可乐瓶子,把桌子上搞的是一塌糊涂。最可气的是一本书被染成了酱油颜色,只能一页一页的慢慢擦干。看看书名,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书上洒水,是我最痛恨的事情,怎么清理也没用,肯定要被搞的皱皱巴巴。

  大概自己哪天看完这本书,忘了放回书柜,结果今天就洒上了可乐,“唉,倒霉。”我一边嘟囔一边擦书。

  还没等我的情绪从懊恼中恢复过来,电话铃响了起来,是姐姐打来的。原来外甥这次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不理想,姐姐要我在暑假里多辅导外甥学习,不要整天和他一起玩儿。说着后来,又扯到我头上了,什么这么大的人了,还整天跟着一个小毛孩子玩的这么开心。

  我耐着性子,好不容易听完姐姐教训。真是的,她儿子学习好或者不好,和我这个舅舅有什么关系,也不想想她自己小时候的成绩......

  我正在使劲想姐姐小时候究竟哪门功课差的时候,外甥找我来了。

  这次,外甥给我拿来一个海滩登陆的游戏,推荐我玩。看着外甥的笑容,我猜这个游戏又是一个很难玩的游戏,他不知道在哪里练熟了,现在要和我比分数。

  该怎么教育外甥呢?好歹对姐姐要有个交待。

  想到这,我对他说:“不行,上次看完《拯救大兵瑞恩》片头的登陆以后,我已经发誓绝不参加海滩登陆战,也绝不玩这种游戏了。舅舅弱小的心脏,受不了这种强刺激。”

  “不是让你去登陆,是让你防守海滩的,你不会尸横海滩的。好舅舅,你就看一眼吧。”

  我磨不过外甥,最终还是装上了游戏。哇,原来在这个游戏里,我是扮演躲在掩体里的机枪手,屠杀海滩上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士兵。看见去似乎简单,结果一通扫射之后,我就把子弹浪费光了,被一拥而上的愤怒的士兵干掉了。

  外甥看到这,长叹了一口气,“唉,舅舅,号称自己是游戏高手,原来游戏水平不过如此。”

  我扭过头,刚要对外甥做出怒目而视的表情,外甥赶紧说:“果然是说实话讨人嫌,OK,我闭嘴,不说了。舅舅,你接着玩,我去拿你说的《拯救大兵》VCD看。”

  外甥说完,就要去找,我一把拽住了他。“等会儿再去看VCD,今天舅舅要和你谈一谈。”

  “谈什么?是不是你姐姐又交待你什么任务了?”外甥警惕的问。

  “哼哼,你果然是有点小聪明。要是你能把这些小聪明,都用到学习上,保证你能考进前几名。”说完这一句,我忽然想起我的小学班主任来,好像每次她教育我的时候,都是用这一句话作为开场白。时光飞逝,如今轮到我用这套词来教育外甥了。

  外甥撇撇嘴,“舅舅,你果然是来当我妈妈的说客。别光说我,你小时候的成绩怎么样?”

  “我小时候的成绩当然......嗨,外甥,现在我们是在讨论你的成绩。等你提高了你的成绩,再来关心你舅舅吧。”

  “我觉得我现在的考试成绩挺好,该学会的我都会了,只不过考试的时候粗心了一点。”风水轮流转,考试粗心就是我当年最爱用的借口。

  “噢,得了。只要你不是总考第一名,你就不能说自己成绩挺好。对不对?”我问外甥。

  外甥反问我:“舅舅,那你先回答我:总考第一名有什么用?”

  总考第一名有什么用?对呀,第一名有什么用。“那样,你将来就能考上中学,再考上大学。”

  “哈哈,舅舅,你的理由太不充分了。我妈妈,爸爸,还有你这个舅舅,好像没有谁总考第一名,可是都是上大学了。”外甥说的不错,考第一名和上大学没什么必然联系。

  “好吧,我承认我的理由不充分。”我想了想,说:“你父母,还有你的舅舅,都希望你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将来上一流的大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外甥问我:“舅舅,我问你,在我妈妈眼里,在你眼里,我是不是很优秀?”

  “嗯,就算是比较优秀吧,如果你能再提高自己成绩的话。”

  “哼,在我自己眼里,你这个外甥就是最优秀的,不管我能不能上一流的大学。”

  “你自己评价不算,你先要能考上一流的大学才能证明。”

  “考上一流的大学有什么用?”

  “考上一流的大学,你就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一流的大学生。”

  “成为一流的大学生有什么用?”

  “一流的大学生,才可以获得一份一流的工作呀。”

  “获得一流的工作有什么用?”

  “一流的工作,你才能有一流的薪水呀。”

  “有一流的薪水有什么用?”

  “一流的薪水,才能证明你是一流的人呀。”

  “是一流的人有什么用?”

  “一流的人......够了!”,我终于不能忍受和外甥在这里磨嘴皮子了,我停止了这个循环,“你这是不入流的诡辩,我没时间和你在这里喋喋不休。你要是对人生没有追求,你就永远......”

  没等我说下去,外甥得意的打断了我:“你就让我在不入流的泥潭里幸福的打滚吧,舅舅,”外甥说到这,突然诡秘的笑了起来:“你去追求你的一流人生,追求直肠里的那块一流棉花吧。”

  直肠里的一流棉花?!

  多么奇怪的一句话,似乎又很熟悉,外甥从哪里学会的?

  我问外甥:“什么意思?”

  “嘿嘿,你让我做一流的人,追求一流的人生。可是一流的人也是会死的,死的时候也很难看。只不过在临死的时候,有美容师在脸上涂胭脂,在直肠里塞棉花。我宁愿做一个自己眼里最优秀的人,自己给自己塞棉花。哈哈!”外甥说到这,忍不住大笑起来。

  啊,原来是王小波在《三十而立》那个故事结尾的时候,发的感慨。我把桌上皱皱巴巴的《黄金时代》拿起来,冲着外甥大吼一声:“原来是你把我的书乱丢!”

《两周年纪念》

  从上上个星期开始,Pingle就变得有些奇怪。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就是比我提前十分钟起床,检查我的钱包,并往钱包里面再放两张崭新的100块钱进去。于是,我的钱包里除了每天的零花钱外,又多了Pingle特别放的200块钱。

  每天下班回家,Pingle都热情的接过我沉甸甸的笔记本电脑大包,然后掏出我的钱包,看看这200块钱还在不在。看到这两张钱还在,Pingle就变得很郁闷,把它们掏出来,放回到她的金库里面去。我真是很奇怪,她的热情和郁闷,怎么能够切换得这么快。

  第一天看到钱包里的这笔钱的时候,我真的想去KFC大吃一顿,从香辣鸡腿汉堡吃起,鸡柳汉堡、辣鸡翅、上校鸡块、鸡柳、盐炬鸡翼,... ...这个念头在我脑子里、唾液腺里来来回回打了几个转,终于收了起来。心想,等下班以后,问清楚Pingle再说。

  果然,Pingle这么做,并不是让我多吃n个KFC鸡腿汉堡,或者天天去蜀味浓吃重庆火锅。这是一笔专项资金,除了DHL快递员,谁也不能给!尤其不能给KFC的收银员!

  原来Pingle以为我们的Landing Paper就要寄到了,这是给我付DHL的快递费用的。

  Pingle说,其实晚点来也好,我们的钱越晚付出去越好,这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准则。要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机会。

  听完Pingle这么一解释,我才明白,每天晚上她不厌其烦的把钱拿回去,估计也是什么财务准则的要求。

  据说双鱼座的人喜辩论,我听完她的解释,第一反应就是想说:可是,钱每天躺在我的钱包里,并不会生出利息来啊。

  不过,双鱼座在天蝎座的人面前,总是很盲目。为了不让Pingle更郁闷,我只好对她的意见表示严重同意:就是就是,晚点更好。

  昨天,打开Yahoo Messenger,突然一个笑脸蹦出来:
  :D Bingle,我要看续集!
  续集?:O 什么续集?:-/
  《Bingle的一周年纪念》啊。:))

  紧接着,一封mail发了过来。
  哈哈,这是我在论坛上又看到有人在转贴你的一周年,哈哈。

  哎!真的,离我交表都两周年了,心底里不由生出最老套的感慨--时光飞逝,青春不再。一年前的我,等待中还有些许怒气,怨气,以至于能编造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一周年纪念;如今的我,早也成了纯粹消极的等待。联想到Pingle最近的举动,她似乎还有点热情,也许她是希望把等待限定在两周年之内?看来我是比她老的。

  Bingle老矣。

  下班的时候,看见那个熟悉的卖花小伙子,又在降价甩卖他的各色鲜花,我毅然掏出四块钱,挑了两束斑斓的鲜花。我都想好了,进家门的时候我要假装强忍着喜悦,对Pingle说:

  不要翻我的包!把花插到瓶子里去!

Bingle与外甥之《Don't be a victim》

  周末的时候,外甥照例来找我这个舅舅,我正忙别的事儿呢,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说话。外甥看出我的不耐烦,也不理我了。

  半天没听见小家伙吭声,一扭头,看见他已经拉开了我的VCD宝库,正埋头寻找什么。我仔细想了想,确信没有什么儿童不宜的VCD,就放下心,任他去找。

  “这是什么?霸王别姬,怎么还没拆封呢?”外甥举着一盘《霸王别姬》问我。

  “哦,这是我从网上买的,买了很久了,一直没顾得上看。”

  外甥三下两下把它的塑料包装撕开,问我:“舅舅,你真阔!VCD买了不看比吃饭掉饭粒儿还浪费。别忙啦,咱们一块把这个VCD看掉吧?”

  在外甥准备好薯片、可乐的时候,我告诉他,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公映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那时候着迷于各种片子,经常流窜于各大学影院,音像资料馆。对我来说,《霸王别姬》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部电影。

  它的纪念意义在于,它创造了我看电影以来的几个历史记录:
  第一部单片票价超过2元的电影,高达惊人的5元;
  第一次遇上屏幕里放的是模模糊糊的录像带的电影,电影院里嘘声四起;
  第一次遇上退票风波,看到了承包电影的学生,一脸惊慌;
  第一次一周之内赶3个场子,退了3次票,仍然没有看成这部电影;
  第一次走进学校的电教,去看通过小电视放的电影;
  第一次坐在电教的台阶上仰着脖子,通过电视看电影;
  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看盗版电影;
  第一次看纯中文电影,而只看懂了电影内容的八成;

  外甥听我说完,笑着说:“啊,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舅舅,原来你也青春过呀。”

  呵呵,谁没有青春过。几年以后再看霸王别姬,才发现原来我上大学的只看懂了电影内容的五成,也许只有两成。当时看的电影不清楚也许是一个借口,不过那时候太年轻才是真的。

  霸王别姬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对于外甥这个年龄,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我只好用提示的方式,一边看,一边给他讲解。

  开始是小豆子和小石头一起学唱戏,外甥看的津津有味,不时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微笑、叹气。当看到一群小男孩站在河滩上一起练习霸王别姬的时候,外甥也站了起来,学着电影里的人,双手叉腰,腆着肚子,跟着一起唱。

  我暗笑,姐姐要是在这里,看到我们,一定会生气的过来制止。

  可是接下来从小石头为了帮助小豆子入戏,用烟袋锅惩罚他的时候,外甥就开始看不懂这部电影了。

  我告诉他,这一幕是有象征意义的,以后的小豆子,就不是小豆子,而是“人戏不分”的程蝶衣了。外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外甥的似懂非懂,没有能够持续太久,因为接下来,我已经不知道该给外甥如何讲解。外甥对剧中人物的人情世故,还能够理解,但是对于有些场景,他不能理解,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理解。

  列举几个外甥看不懂的场景:

  街上,抗日的学生在游行,看见程蝶衣和段小楼走出照相馆,人群中喊出:“眼瞅着就要当亡国奴了,妖里妖气的你们唱什么戏?没家没国的,你们有没有中国人的良心?”眼看就要当街挨打,慌乱中,“经纪人”那坤领头喊出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口号,愤怒的人群,才放过了他们。

  日本人投降以后,一群国民党伤兵在戏院里听戏的时候,越来越乱,场面失控。段小楼上台帮程蝶衣救场:“各位老总,戏院里没有这么听戏的,连日本人也没这么闹过。”人群中,一个声音说:“说的好,可是有一样,替日本人叫好,成不成。”立刻,群情激愤,“不成!打!”戏院里乱作一团。

  文革开始了,不停的游行,不停的喊口号。那坤供出段小楼说过:“就是共产党伤兵捣乱,我也照打不误。”他们都以为揭发朋友可以讨好群众,换来自己的安宁。段小楼揭发程蝶衣给日本人唱戏,甚至攻击他的人格;蝶衣揭发菊仙以前是妓女、潘金莲;甚至段小楼也说自己不爱菊仙,要和她划清界限。但是面对愤怒的群众,谁也不能幸免,因为他们都是屁股上有屎的人,因为在这样的场景里他们必须充当被打倒的角色。

  面对外甥天真的眼睛,我可以告诉外甥什么呢?
  我能告诉外甥,一个成年人,在被愤怒控制以后的举动,总是不可理喻?
  我能告诉外甥,人群之中的争论,最终会变成争吵、用拳头说话?
  我能告诉外甥,情绪激动的人群,会去寻找一个攻击的目标作为宣泄的对象?
  我能告诉外甥,当局面失控以后,人性甚至都会扭曲,每个人都已经不再是自己?
  我能告诉外甥,他的舅舅因此总是对热情的人群感到莫名的恐惧?
  我问自己,我真的能告诉他这些,他能理解吗?

  当林亿莲和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想起的时候,我感到有些压抑,真不应该在一个轻松的周末,放这么一个VCD。

  外甥突然问我:“舅舅,隔了这么多年再看,你的观后感是什么?”

  “Don't be a victim.”我脱口而出。马上,我又后悔了,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给还在上小学的外甥解释清楚,我可不想让我的悲观,传染给一个小孩子。犹豫了一下,我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我把姐姐平时总教育我的话,拿来教育她儿子。

  “瞎说!”外甥大概看出了我在乱解释,“你开始说的是Don't be a,不要是一个什么。后面你翻译的中文,是乱翻译,骗我的。”

  “呃,”我可没想到外甥能够一下子识破我。“那好吧,我实际说的是,”我拼命的想找一个近似的单词,看看能不能敷衍过去。

  “哈哈,舅舅,”外甥突然笑了,“我早就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我在电视剧《宠物情缘》里看见过,古天乐就天天穿着这么一件T恤衫晃来晃去,上面写的就是Don’t be a victim!”

  我拍拍外甥的头,故作深沉的说:“等你长大了,你会明白我想说什么的。”

  不料,外甥突然暴跳起来:“我最恨别人拍我的头!就算是舅舅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