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回到家,对项小桔说:“李颖今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完,苏毅看着项小桔,期待看到项小桔问:“谁是李颖?”
“她是不是要拉我们移民?”项小桔问。
苏毅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厉害,我还以为你会一脸木然的问我,谁是李颖。”
“你呀,才永远是块木头。那天她找你要我们的电话号码的时候,我就猜到了她一定会打电话给我们,我只是没想到她今天才打给你。”
苏毅给项小桔简单学了一下电话的内容,李颖是怎么说的,自己又是如何答复她的。听完了苏毅的描述,项小桔问:“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决定?”
苏毅反问项小桔:“你说呢。”
项小桔犹豫了一下,对苏毅说:“我觉得,首先我们现在工作都挺好,发展空间也不错,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比如,你必须承认,你我现在的学历,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完美,对吧。而且,你的梦想不是进入斯坦福大学吗?”
“我的梦想首先是做House Husband,”苏毅笑着说,“其次才是斯坦福,第三是和项小桔结婚。”
项小桔一脸严肃的说:“为了实现苏毅的梦想,我应该先嫁给他,然后打工赚钱供他上斯坦福,然后发大财,把他养在家里,当我的斯坦福花瓶老公。”说完,项小桔咯咯得笑个不停。
等项小桔笑完,苏毅说:“我忽然想起来高中同学聚会时候的一件事,是去年春节,给你讲一下吧。”
项小桔笑着问:“是不是遇见了你的青梅竹马?”
“你可真庸俗。”苏毅做势要恼,项小桔朝老公吐了一下舌头,听他继续说下去。
去年春节,苏毅参加高中同学的聚会,苏毅最头痛的是,每次聚会,就是一起吃饭,饭桌上挨个回忆中学时候的鸡毛蒜皮。不过这次还好,轮到讲苏毅的时候,大家只提起他搞的那些恶作剧,没想起他的糗事。饭后,大家余兴未了,又一起去给昔日的班主任拜年。班主任看到毕业五六年的学生来看自己,高兴得不得了。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以后,班主任让大家都说一下自己现在的工作。苏毅吃惊的发现,自己同学的工作,真是五花八门,有一些都是自己闻所未闻的。
“有个同学在园林局工作,结果你猜我们的班主任如何评价?”苏毅问项小桔。
项小桔想了想,说:“你们有什么奇花异草,送给我一些。”
苏毅笑了笑,说:“差的太远了。”
苏毅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班主任说的每一个字,“我看,你的工作最好,现在多学学,将来退了休就可以自己养花养草。”其他同学怎么想的苏毅不知道,反正当时苏毅是咋舌不已。
“你这不是影射我吗?我说的眼光放远一点,可没远到退休。”项小桔说道。
“你想哪去了,我是想说,我们这拨同学工作没两年,他就认为我们会一辈子就这一份工作的干下去,开始替我们操心退休的事情了。看来,我们的班主任真的老了。不过,我所谓的老,并不是年龄上的老,而是那种心态上的老。因为班主任虽然岁数比较大了,但是记忆力还不错,几年前的学生,每一个都叫得上名字。” 苏毅接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不象我,两三年不见,有几个女生,我现在已经叫不上名字了。”
“你可真庸俗。”项小桔学着苏毅的口气说,“就算你日思夜想着女生的名字,也不用这么解释,何必此地无银三百两。”
“每次和你讨论点正经事就这么难。”苏毅叹了口气,“我要是和你嘻嘻哈哈吧,你又说我不关心你,要痛哭流涕。”
苏毅指的是半年前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一点小风波。
那一次,一家大的报社招聘一名记者,大约有几百人应聘。项小桔也递了简历,开始很顺利,项小桔得到了两轮面试机会。不过,报社从最后面试的三个人里挑中了北大的一个女生。项小桔得到通知以后,感到很沮丧,抱怨自己的学校名气比不过北大。苏毅觉得这份工作没有多么重要,不停的开玩笑逗她,不料玩笑开过了头,把项小桔惹哭了。
“你从来不关心我,”项小桔一边哭,一边说,“你知不知道,我去应聘这份工作,根本不是为了薪水,更不是因为虚荣报社的名气,就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这份工作,没有将来,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感觉,你体会过没有?!”
结果那次把苏毅吓坏了,又是赔不是,又是请吃饭,哄了好久,项小桔才原谅了苏毅。
项小桔嘻嘻笑着,拉住苏毅的手,说:“好吧,算我不对,我不敢再捣乱了,请苏毅领导做总结性发言吧。”
“什么也没讨论,总结什么。”苏毅捏了一下项小桔的鼻子,说:“不过我觉得你刚换工作,正是可以学点东西的时候。我呢,最近干的还不错,公司发展的也还可以,我们也没必要这么着急决定。如果非要我下结论,这样吧,我们再收集两个月的资料,多考虑考虑。到时候如果能决定下来出国,我就去找李颖,看看移民到底是什么行情。”
说完,苏毅去书桌上把台历翻到六月份,在六月三十日上,仔细的画了个圆圈。
“怎么样,王胡老弟,我画得够不够圆?”苏毅问。
“嗯,不错,你画得很圆。”项小桔说,“到了那一天,我一定这么提醒你,Q老弟啊,到了该吃元宵的日子了。”
《移民故事》之三
过了两天,苏毅接到了李颖打来的电话,开始他还以为是推销什么东西的,直到李颖提到了吴盈的婚礼,他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在电话里,李颖问苏毅有没有决定移民,如果已经决定了的话,她可以向他们提供帮助,然后李颖把自己的电话和公司的名字留给了苏毅。
苏毅觉得有些好笑,更觉得自己的判断没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李颖把自己当作潜在的客户,否则她也不会主动给自己打电话了。寒暄客套了几句后,苏毅告诉李颖说,自己和项小桔还没有决定,等定下来以后一定和她联系,结束了这个Sales Call。
电话这边,李颖侧头想了一下,拿起一张登记表将苏毅的情况填了一张表。然后复印了一份,将复印件放到了主管的桌上,这是公司里的制度,防止发生员工私下截留客户的事情。主管刘小姐看了一眼,把复印件收了起来,对李颖说:“参加招聘会的时间,已经定了下来,到时候你和张小姐一起去。”李颖答应了一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李颖心里想,公司打着招聘的牌子,其实还不是拉客户的一种手段。
李颖所在的加美公司,专门承接移民服务,在最近两年大陆移民的热潮中,业务蒸蒸日上,用员工自己的话说:老板赚海了。去年公司还是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今年就租了大厦的小半层。不过生意场上永远没有“小锣一响,黄金万两”的生意,公司搬了家,老板发现业务量没有和办公室面积一样成倍的增长,因为移民公司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公司员工刘小姐从传销中得到灵感,给老板出了个主意,让公司招聘大量的兼职业务员。所谓兼职,就是公司不付薪水,拉来客户再提成。这一招一出,公司的业务量果然有所增加,刘小姐也因此被提升为业务主管。当然,当这些业务员身边的亲戚朋友资源耗尽的时候,就是公司该招新人的时候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花店的员工送来一束鲜花,是送给李颖的,前台小姐打电话叫李颖出来拿。
李颖一边走,一边想:这个董若凌,花送得还挺勤。
董若凌是理工大学的硕士,在加美公司一次咨询会上认识了李颖。负责董若凌的案子是主管刘小姐,她安排李颖做董若凌的面试辅导。
董若凌虽然是硕士毕业,但是英语的水平只能说是一般,尤其是口语,所以李颖给董若凌安排的面试辅导的时间比较多,有时候辅导也会安排在公司以外进行。董若凌对李颖先是感激,请李颖吃了几回饭,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有了一点微妙的变化,每次辅导的题外话就比较多,最近几天,董若凌开始给李颖送花了。
李颖拿着花往座位上走的时候,一边暗暗感觉着同事们猜测的目光。虽然有人说公司就是一个人贩子公司,毕竟公司的员工还是喜欢把自己看作白领,不会公开打听同事的私事。
李颖刚刚把花插好,刘小姐就把她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示意她关上门。李颖隐约感到事情和董若凌有关。
果然,刘小姐第一句就问:“董若凌的面试辅导进展的如何了?”李颖简单的汇报了一下辅导的情况,董若凌现在对于安排好的面试问题回答的基本上已经比较流利了,但是回答新鲜问题时还比较结巴。刘小姐一边听李颖汇报,一边在笔记本上记。
李颖说完,静静的看着刘小姐。刘小姐合上笔记本,说:“我想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你谈谈,”她顿了一下,轻声问李颖:“你确定自己准备选择董若凌?”
李颖心里一惊,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
刘小姐接着说:“其实,在你向我要求负责董若凌的面试辅导的时候,我感觉你并没有把他看作一个普通的客人。那时候我就想和你谈的,不过我也不是非常确定自己的判断,直到最近几次的面试辅导,我才肯定了自己的看法。你不用担心,我现在只是你的朋友,而且我也不打算代表公司和你谈这个问题。”
李颖把手里的材料放下,说:“你猜得很对,在董若凌第一次到公司来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他了,虽然他年纪比我大十岁。”
刘小姐微笑了一下,打断了李颖,说:“你不用瞒我,我也年轻过,我相信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你实在不想说,就算了。”
李颖心想,好精明的刘小姐,事已至此,不如实话实说:“好吧,董若凌比我大十岁,其实是我们之间最大的一个障碍。我和他在一起,九成九是为了出国,还有百分之一的原因是我父母一直催我结婚,董若凌属于他们喜欢的类型。”
“我明白了,”刘小姐点点头,问:“你们提过结婚的事情吗?”
李颖摇了摇头,说:“我想等到面试通过再提,不过,也许到时候让他提更合适。”
这时候,刘小姐的电话铃响了起来,是前台打来的,告诉刘小姐有个客户来咨询。
刘小姐放下电话,对李颖说:“作为朋友,我给你几个建议,如果你能够采纳,作为主管的我也会很高兴。你告诉董若凌,不要再往公司送花了。公开你们的事情,对于公司,对于董若凌的案子,都不会有好的影响。虚荣,有时候只会耽误了你。中午咱们一起去吃饭,我给你讲讲,象你的情况,需要如何补材料。”
李颖走出刘小姐的办公室,长出了一口气,没想到总是一脸严肃的刘小姐,原来也是很容易打交道的。
在电话里,李颖问苏毅有没有决定移民,如果已经决定了的话,她可以向他们提供帮助,然后李颖把自己的电话和公司的名字留给了苏毅。
苏毅觉得有些好笑,更觉得自己的判断没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李颖把自己当作潜在的客户,否则她也不会主动给自己打电话了。寒暄客套了几句后,苏毅告诉李颖说,自己和项小桔还没有决定,等定下来以后一定和她联系,结束了这个Sales Call。
电话这边,李颖侧头想了一下,拿起一张登记表将苏毅的情况填了一张表。然后复印了一份,将复印件放到了主管的桌上,这是公司里的制度,防止发生员工私下截留客户的事情。主管刘小姐看了一眼,把复印件收了起来,对李颖说:“参加招聘会的时间,已经定了下来,到时候你和张小姐一起去。”李颖答应了一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李颖心里想,公司打着招聘的牌子,其实还不是拉客户的一种手段。
李颖所在的加美公司,专门承接移民服务,在最近两年大陆移民的热潮中,业务蒸蒸日上,用员工自己的话说:老板赚海了。去年公司还是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今年就租了大厦的小半层。不过生意场上永远没有“小锣一响,黄金万两”的生意,公司搬了家,老板发现业务量没有和办公室面积一样成倍的增长,因为移民公司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公司员工刘小姐从传销中得到灵感,给老板出了个主意,让公司招聘大量的兼职业务员。所谓兼职,就是公司不付薪水,拉来客户再提成。这一招一出,公司的业务量果然有所增加,刘小姐也因此被提升为业务主管。当然,当这些业务员身边的亲戚朋友资源耗尽的时候,就是公司该招新人的时候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花店的员工送来一束鲜花,是送给李颖的,前台小姐打电话叫李颖出来拿。
李颖一边走,一边想:这个董若凌,花送得还挺勤。
董若凌是理工大学的硕士,在加美公司一次咨询会上认识了李颖。负责董若凌的案子是主管刘小姐,她安排李颖做董若凌的面试辅导。
董若凌虽然是硕士毕业,但是英语的水平只能说是一般,尤其是口语,所以李颖给董若凌安排的面试辅导的时间比较多,有时候辅导也会安排在公司以外进行。董若凌对李颖先是感激,请李颖吃了几回饭,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有了一点微妙的变化,每次辅导的题外话就比较多,最近几天,董若凌开始给李颖送花了。
李颖拿着花往座位上走的时候,一边暗暗感觉着同事们猜测的目光。虽然有人说公司就是一个人贩子公司,毕竟公司的员工还是喜欢把自己看作白领,不会公开打听同事的私事。
李颖刚刚把花插好,刘小姐就把她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示意她关上门。李颖隐约感到事情和董若凌有关。
果然,刘小姐第一句就问:“董若凌的面试辅导进展的如何了?”李颖简单的汇报了一下辅导的情况,董若凌现在对于安排好的面试问题回答的基本上已经比较流利了,但是回答新鲜问题时还比较结巴。刘小姐一边听李颖汇报,一边在笔记本上记。
李颖说完,静静的看着刘小姐。刘小姐合上笔记本,说:“我想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你谈谈,”她顿了一下,轻声问李颖:“你确定自己准备选择董若凌?”
李颖心里一惊,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
刘小姐接着说:“其实,在你向我要求负责董若凌的面试辅导的时候,我感觉你并没有把他看作一个普通的客人。那时候我就想和你谈的,不过我也不是非常确定自己的判断,直到最近几次的面试辅导,我才肯定了自己的看法。你不用担心,我现在只是你的朋友,而且我也不打算代表公司和你谈这个问题。”
李颖把手里的材料放下,说:“你猜得很对,在董若凌第一次到公司来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他了,虽然他年纪比我大十岁。”
刘小姐微笑了一下,打断了李颖,说:“你不用瞒我,我也年轻过,我相信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你实在不想说,就算了。”
李颖心想,好精明的刘小姐,事已至此,不如实话实说:“好吧,董若凌比我大十岁,其实是我们之间最大的一个障碍。我和他在一起,九成九是为了出国,还有百分之一的原因是我父母一直催我结婚,董若凌属于他们喜欢的类型。”
“我明白了,”刘小姐点点头,问:“你们提过结婚的事情吗?”
李颖摇了摇头,说:“我想等到面试通过再提,不过,也许到时候让他提更合适。”
这时候,刘小姐的电话铃响了起来,是前台打来的,告诉刘小姐有个客户来咨询。
刘小姐放下电话,对李颖说:“作为朋友,我给你几个建议,如果你能够采纳,作为主管的我也会很高兴。你告诉董若凌,不要再往公司送花了。公开你们的事情,对于公司,对于董若凌的案子,都不会有好的影响。虚荣,有时候只会耽误了你。中午咱们一起去吃饭,我给你讲讲,象你的情况,需要如何补材料。”
李颖走出刘小姐的办公室,长出了一口气,没想到总是一脸严肃的刘小姐,原来也是很容易打交道的。
《移民故事》之二
回到家,苏毅踢掉鞋子,刚要往电脑桌前坐,被项小桔一把拉住,她问苏毅:“你觉得加拿大怎么样?”
苏毅吃惊的看着他的妻子,“你不是真的想移民加拿大吧,要说工作签证,搞软件的机会是比较多,要说移民,哪有这好事。记住,便宜就是‘当’。”苏毅对李颖的印象并不是太好,觉得就象吴盈的评价一样,想出国想疯了,所以对李颖的话也没要太当真。
“你又提你那工作签证的事,薪水再多一倍,我也坚决不同意。为了挣点儿钱,就弄的咱俩隔海相望,我可不想真的变成一块‘望夫石’。”
苏毅的同学,已经有好几个人拿到了工作签证出国工作了,他公司里的同事也有走的,苏毅光是送行酒,就喝了好几顿了。不过,拿到美国的H1签证的一个也没有,都是新加坡和日本的。苏毅在家里也提了一两次这个念头,每回项小桔都坚决反对。其实,苏毅也并没有太热心这些事,因为觉得自己现在工作现状还不错,出国工作两年,还得回来从头发展。并且,就象项小桔舍不得离开他一样,他也觉得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太孤独。
“我并没有说要出国工作,你那么着急干什么。我的意思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象你买彩票,看着一百万的头奖搁在那,很诱惑人,但是别忘了,得有五百万张卖出去,才有一个人中奖。”苏毅一指抽屉,接着对项小桔说:“你数数你才买了多少张,离中奖还远着呢。”
项小桔也觉得自己对出国工作的事有点敏感,接着彩票的话题说:“可是你不要忘了,我每买一张,我们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就增加了百万分之一,如果我不买,机会永远是零。你不说总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嘛,我们要是不准备,不就一点儿机会也没有了吗。”
苏毅笑了,“你是不是想说,就象移民加拿大,是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去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好吧,就听你的,做好准备,迎接这百万分之一的机会。”
“所以我才问你加拿大怎么样,你以为我和李颖一样,一心一意的想出国。”项小桔一边说,一边在他们的书柜里翻来翻去,想找出一份世界地图来。
“加拿大,呃,面积大,气温低,人少,北极熊多,呃,是个英联邦国家,其他没了。”苏毅对加拿大了解还真不多,只知道是一个政治温和的国家,不象山姆大叔一样喜欢到处耀武扬威。
项小桔还真把苏毅上大学时买的世界地图找了出来,苏毅看着妻子把它小心的铺在床上,忍不住说:“你不是今晚上就要睡在加拿大领土上吧,正好我睡中国这边,咱们隔着太平洋手拉手。”
项小桔白了老公一眼,“你少贫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搞不清。再说,你的地图太小了,我就算是个婴儿,也能睡满整个美洲大陆上。”项小桔忽然想,是不是现在就去书店,买一份加拿大的地图册,再找一找有关加拿大的资料,了解一下这个面积比中国还大的国家。
苏毅一听老婆要马上去买书,就反对。“不要这么夸张好不好,刚回来又要出去。你看,现在几点了,书店早关门了。”苏毅敲着自己的手表对项小桔说,“就算肯德基旁边的新华书店是九点关门,可等我们到了那,营业员也不欢迎顾客了。”
最终,苏毅也没有拗过项小桔,只好嘟嘟囔囔的一起去了新华书店。在店里,项小桔不但找到了想找的加拿大地图册,还找到了一本专门介绍加拿大的《加拿大风情录》。项小桔一翻开书,就咋舌不已,悄悄拉拉了苏毅的胳膊,说:“你看,跟小百科全书似的,全是统计数字,还是中英文对照版的。”
苏毅“嗯”了一声,连头也没抬,接着看手里的漫画书。
“又敷衍我,”,项小桔探头看了一眼苏毅手里的书,《机器猫》,“行了行了,别看了,你家里已经有一套了。当初买的时候还骗我,说是买给你未来的儿子看。哼哼,就是你自己爱看,长不大!”
扑哧一声,旁边一个看书的中学女生突然笑出了声,不知道是笑书里的内容,还是笑苏毅。
苏毅有些尴尬,对项小桔说:“不看这个看什么?别忘了,是你拉我来书店的。”
项小桔从手里的几本书里抽出一本《李柯克作品集》,递给苏毅,“给你,你也受受文学的熏陶。”
“加-拿-大作家,”苏毅翻了翻作者介绍,“我说桔子同志,你买这么多加拿大的书,一会儿是不是要付加元?”
项小桔指了指门口,对苏毅说:“小女生已经走了,别卖弄你的幽默了,赶紧掏钱包付款吧。”
回到家,项小桔开始捧着地图册研究加拿大的地理,苏毅从小就对地理不感兴趣,对项小桔的兴趣盎然十分不解。
“你光看地图册能看出什么?”苏毅从袋子里把《加拿大风情录》挑出来,冲着项小桔晃,“你还不如研究研究这本百科全书。”
项小桔抬起头,反问苏毅:“地图册对于你这个地理盲当然没用,我问你,你知道育空地区在哪吗?”
苏毅心想,别说育空地区了,我连温哥华在加拿大哪个省都不知道。苏毅朝妻子吐了一下舌头,没有说话,他把手里的《风情录》扔到项小桔旁边,把《李柯克作品集》拿了出来,开始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苏毅吃惊的看着他的妻子,“你不是真的想移民加拿大吧,要说工作签证,搞软件的机会是比较多,要说移民,哪有这好事。记住,便宜就是‘当’。”苏毅对李颖的印象并不是太好,觉得就象吴盈的评价一样,想出国想疯了,所以对李颖的话也没要太当真。
“你又提你那工作签证的事,薪水再多一倍,我也坚决不同意。为了挣点儿钱,就弄的咱俩隔海相望,我可不想真的变成一块‘望夫石’。”
苏毅的同学,已经有好几个人拿到了工作签证出国工作了,他公司里的同事也有走的,苏毅光是送行酒,就喝了好几顿了。不过,拿到美国的H1签证的一个也没有,都是新加坡和日本的。苏毅在家里也提了一两次这个念头,每回项小桔都坚决反对。其实,苏毅也并没有太热心这些事,因为觉得自己现在工作现状还不错,出国工作两年,还得回来从头发展。并且,就象项小桔舍不得离开他一样,他也觉得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太孤独。
“我并没有说要出国工作,你那么着急干什么。我的意思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象你买彩票,看着一百万的头奖搁在那,很诱惑人,但是别忘了,得有五百万张卖出去,才有一个人中奖。”苏毅一指抽屉,接着对项小桔说:“你数数你才买了多少张,离中奖还远着呢。”
项小桔也觉得自己对出国工作的事有点敏感,接着彩票的话题说:“可是你不要忘了,我每买一张,我们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就增加了百万分之一,如果我不买,机会永远是零。你不说总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嘛,我们要是不准备,不就一点儿机会也没有了吗。”
苏毅笑了,“你是不是想说,就象移民加拿大,是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去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好吧,就听你的,做好准备,迎接这百万分之一的机会。”
“所以我才问你加拿大怎么样,你以为我和李颖一样,一心一意的想出国。”项小桔一边说,一边在他们的书柜里翻来翻去,想找出一份世界地图来。
“加拿大,呃,面积大,气温低,人少,北极熊多,呃,是个英联邦国家,其他没了。”苏毅对加拿大了解还真不多,只知道是一个政治温和的国家,不象山姆大叔一样喜欢到处耀武扬威。
项小桔还真把苏毅上大学时买的世界地图找了出来,苏毅看着妻子把它小心的铺在床上,忍不住说:“你不是今晚上就要睡在加拿大领土上吧,正好我睡中国这边,咱们隔着太平洋手拉手。”
项小桔白了老公一眼,“你少贫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搞不清。再说,你的地图太小了,我就算是个婴儿,也能睡满整个美洲大陆上。”项小桔忽然想,是不是现在就去书店,买一份加拿大的地图册,再找一找有关加拿大的资料,了解一下这个面积比中国还大的国家。
苏毅一听老婆要马上去买书,就反对。“不要这么夸张好不好,刚回来又要出去。你看,现在几点了,书店早关门了。”苏毅敲着自己的手表对项小桔说,“就算肯德基旁边的新华书店是九点关门,可等我们到了那,营业员也不欢迎顾客了。”
最终,苏毅也没有拗过项小桔,只好嘟嘟囔囔的一起去了新华书店。在店里,项小桔不但找到了想找的加拿大地图册,还找到了一本专门介绍加拿大的《加拿大风情录》。项小桔一翻开书,就咋舌不已,悄悄拉拉了苏毅的胳膊,说:“你看,跟小百科全书似的,全是统计数字,还是中英文对照版的。”
苏毅“嗯”了一声,连头也没抬,接着看手里的漫画书。
“又敷衍我,”,项小桔探头看了一眼苏毅手里的书,《机器猫》,“行了行了,别看了,你家里已经有一套了。当初买的时候还骗我,说是买给你未来的儿子看。哼哼,就是你自己爱看,长不大!”
扑哧一声,旁边一个看书的中学女生突然笑出了声,不知道是笑书里的内容,还是笑苏毅。
苏毅有些尴尬,对项小桔说:“不看这个看什么?别忘了,是你拉我来书店的。”
项小桔从手里的几本书里抽出一本《李柯克作品集》,递给苏毅,“给你,你也受受文学的熏陶。”
“加-拿-大作家,”苏毅翻了翻作者介绍,“我说桔子同志,你买这么多加拿大的书,一会儿是不是要付加元?”
项小桔指了指门口,对苏毅说:“小女生已经走了,别卖弄你的幽默了,赶紧掏钱包付款吧。”
回到家,项小桔开始捧着地图册研究加拿大的地理,苏毅从小就对地理不感兴趣,对项小桔的兴趣盎然十分不解。
“你光看地图册能看出什么?”苏毅从袋子里把《加拿大风情录》挑出来,冲着项小桔晃,“你还不如研究研究这本百科全书。”
项小桔抬起头,反问苏毅:“地图册对于你这个地理盲当然没用,我问你,你知道育空地区在哪吗?”
苏毅心想,别说育空地区了,我连温哥华在加拿大哪个省都不知道。苏毅朝妻子吐了一下舌头,没有说话,他把手里的《风情录》扔到项小桔旁边,把《李柯克作品集》拿了出来,开始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移民故事》之一
“快一点,一会就要迟到了。”苏毅不耐烦的说。
梳妆台前,苏毅的老婆项小桔仍旧在不紧不慢的用唇笔勾勒着上嘴唇的线条。“急什么,你又不是没见过新娘子。”项小桔说完,放下唇笔,开始修剪眉毛。“出席婚礼,化妆是起码的礼貌。”
“好吧,反正吴盈也不是我的同学,迟到了也怪罪不到我头上。”苏毅一边说,一边打开冰箱,给自己倒了杯可乐,先喝了一大口。然后做在项小桔的旁边,看着镜子中的老婆在脸上忙碌。
项小桔和苏毅谈恋爱的时候,永远是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的小女生模样。苏毅也无数次的说自己最喜欢看干干净净,轻轻爽爽的小桔。谁知结了婚以后,项小桔梳妆台的化妆品,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开始直线增加。
二十分钟后,当苏毅和项小桔出现在吴盈的婚礼上时,婚礼果然已经开始了。“怕什么,今天同学里面只有我能来,没人会怪罪我们。”项小桔一边签到,一边回应苏毅的抱怨。
“嗨,小桔,苏毅你们来了,谢谢你们的礼物。”婚礼仪式过后,吴盈和她的老公与宾客一一握手寒暄。“这是我高中的同学,你们坐一起,慢慢聊。”吴盈简单的安排了一下项小桔夫妻两个,又照顾其他的客人去了。
“又是一个闷头吃饭的婚礼,呵呵。”苏毅等吴盈走到听不到的地方,悄悄在项小桔的耳朵边说。
“哈,你们总参加闷头吃饭的婚礼吗?”苏毅吃惊的发现自己没能控制住音量的大小,答话的是坐在项小桔旁边的小个子女生。“我叫李颖,和吴盈认识快十年了。”
从长相上看,李颖属于那种和谁都能聊的起来的人,北方话称之为“自来熟”。果然,李颖摆出一副主人的架势,把坐在这桌上的宾客向苏毅和项小桔一一介绍。这一桌的客人,除了苏毅和项小桔,都是吴盈的中学同学。
“闷头吃饭的婚礼。”苏毅又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遍,吴盈的中学同学里,只来一个男同学,姓石,叫什么苏毅没有记住。他和苏毅一样,不大喜欢陌生人之间那种虚伪的亲热,两个人简单聊了一下天气,就找不到共同话题了。那个男生开始默默的吃菜,苏毅则一杯接一杯灌自己可乐,听项小桔和李颖她们热火朝天的说话。
苏毅一直固执的认为,女生之间的话题永远是小里小气的,从明星的八卦新闻到同事的新男朋友,叽叽喳喳,乐此不疲。不过,今天她们似乎对出国更感兴趣。
如果调查一下,全市谁最热衷出国,李颖也许能够排到前十名。项小桔在大学里,就听吴盈说过,她有个高中同学,想出国都快想疯了,没想到今天遇见了。李颖半年前干脆辞了她的不咸不淡的工作,跳槽到出国咨询公司,专门帮别人办理出国。
“我以前还总对自己说:造化弄人,那些闷声不语的都一个个出去了,怎么我就出不去呢。”李颖似乎一点不想掩饰自己对出国的渴望,“现在想想,也许是老天早就安排好了我现在的这条路。到这个月底,经我手出去的就有三家人了。”
“你神通广大啊,一办就是一家子。”一个胖胖的女生不无羡慕说。
“咳,说穿了狗屁不值,加拿大政府不开口,神仙也没办法。”李颖一谈到出国,根本顾不上吃东西,“你们报一报自己学的专业,现在的工作,我免费帮你们算一算分,看谁的分够条件移民。”
苏毅听到这,用筷子轻轻敲了一下杯子。项小桔知道他的习惯性动作,猜他准备“刺”一下李颖,就在桌子底下踩了他一下,又轻轻摆了摆手指,生怕他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其实,苏毅并没有准备挖苦谁,他只是觉得好笑,如今不只考大学需要分数,托福需要分数,分房子需要分数,评职称需要分数,原来移民也需要分数。难道人类真的要“数字化生存”吗?
桌上其他人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夫妻两个的小动作,她们正随着李颖的评价或喜或忧。
胖胖的女生第一个报专业,翻译专业,李颖毫不客气的说没戏。接下来的女生,文科偏多,李颖的评价大部分都是没戏。一直埋头吃菜的姓石的男士,大学里学的是工科,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李颖也拿不定主意,说需要她们公司的移民律师定位一下职业描述,不过希望很大。只听得翻译专业的胖女生啧啧有声,“我当初学外语专业就是觉得出国容易,现在看全错了。”
轮到项小桔夫妻了,项小桔还没开口,李颖就说:“我猜一下,你们都是吴盈的同学,都是学中文的吧?学中文的最没用了,我听听你们的工作吧。”
“你只猜对了一半,我是学的是没用的中文。”项小桔似乎不高兴李颖关于中文专业的评价,又指了一下苏毅,“我先生的专业是软件,现在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
“计算机?!”李颖大叫一声,引得其他桌上的客人纷纷看这里发生了事。李颖吐了一下舌头,接着对项小桔说:“程序员的分最高了,而且找工作很容易,北美每年缺几十万程序员,你可是钓到金龟婿了。”
吴盈也注意到这桌的热烈气氛,笑着走过来说:“说什么呐,谁是金龟婿?”
“哈哈,当然是我们的新郎倌啦。”项小桔拉吴盈坐下,“不过,今天又发现了一个。”说着一指苏毅。
苏毅一笑:“金龟子还差不多,我一会飞到汤里,你们再大呼小叫一番,今天的酒宴钱就不用掏了。”
梳妆台前,苏毅的老婆项小桔仍旧在不紧不慢的用唇笔勾勒着上嘴唇的线条。“急什么,你又不是没见过新娘子。”项小桔说完,放下唇笔,开始修剪眉毛。“出席婚礼,化妆是起码的礼貌。”
“好吧,反正吴盈也不是我的同学,迟到了也怪罪不到我头上。”苏毅一边说,一边打开冰箱,给自己倒了杯可乐,先喝了一大口。然后做在项小桔的旁边,看着镜子中的老婆在脸上忙碌。
项小桔和苏毅谈恋爱的时候,永远是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的小女生模样。苏毅也无数次的说自己最喜欢看干干净净,轻轻爽爽的小桔。谁知结了婚以后,项小桔梳妆台的化妆品,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开始直线增加。
二十分钟后,当苏毅和项小桔出现在吴盈的婚礼上时,婚礼果然已经开始了。“怕什么,今天同学里面只有我能来,没人会怪罪我们。”项小桔一边签到,一边回应苏毅的抱怨。
“嗨,小桔,苏毅你们来了,谢谢你们的礼物。”婚礼仪式过后,吴盈和她的老公与宾客一一握手寒暄。“这是我高中的同学,你们坐一起,慢慢聊。”吴盈简单的安排了一下项小桔夫妻两个,又照顾其他的客人去了。
“又是一个闷头吃饭的婚礼,呵呵。”苏毅等吴盈走到听不到的地方,悄悄在项小桔的耳朵边说。
“哈,你们总参加闷头吃饭的婚礼吗?”苏毅吃惊的发现自己没能控制住音量的大小,答话的是坐在项小桔旁边的小个子女生。“我叫李颖,和吴盈认识快十年了。”
从长相上看,李颖属于那种和谁都能聊的起来的人,北方话称之为“自来熟”。果然,李颖摆出一副主人的架势,把坐在这桌上的宾客向苏毅和项小桔一一介绍。这一桌的客人,除了苏毅和项小桔,都是吴盈的中学同学。
“闷头吃饭的婚礼。”苏毅又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遍,吴盈的中学同学里,只来一个男同学,姓石,叫什么苏毅没有记住。他和苏毅一样,不大喜欢陌生人之间那种虚伪的亲热,两个人简单聊了一下天气,就找不到共同话题了。那个男生开始默默的吃菜,苏毅则一杯接一杯灌自己可乐,听项小桔和李颖她们热火朝天的说话。
苏毅一直固执的认为,女生之间的话题永远是小里小气的,从明星的八卦新闻到同事的新男朋友,叽叽喳喳,乐此不疲。不过,今天她们似乎对出国更感兴趣。
如果调查一下,全市谁最热衷出国,李颖也许能够排到前十名。项小桔在大学里,就听吴盈说过,她有个高中同学,想出国都快想疯了,没想到今天遇见了。李颖半年前干脆辞了她的不咸不淡的工作,跳槽到出国咨询公司,专门帮别人办理出国。
“我以前还总对自己说:造化弄人,那些闷声不语的都一个个出去了,怎么我就出不去呢。”李颖似乎一点不想掩饰自己对出国的渴望,“现在想想,也许是老天早就安排好了我现在的这条路。到这个月底,经我手出去的就有三家人了。”
“你神通广大啊,一办就是一家子。”一个胖胖的女生不无羡慕说。
“咳,说穿了狗屁不值,加拿大政府不开口,神仙也没办法。”李颖一谈到出国,根本顾不上吃东西,“你们报一报自己学的专业,现在的工作,我免费帮你们算一算分,看谁的分够条件移民。”
苏毅听到这,用筷子轻轻敲了一下杯子。项小桔知道他的习惯性动作,猜他准备“刺”一下李颖,就在桌子底下踩了他一下,又轻轻摆了摆手指,生怕他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其实,苏毅并没有准备挖苦谁,他只是觉得好笑,如今不只考大学需要分数,托福需要分数,分房子需要分数,评职称需要分数,原来移民也需要分数。难道人类真的要“数字化生存”吗?
桌上其他人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夫妻两个的小动作,她们正随着李颖的评价或喜或忧。
胖胖的女生第一个报专业,翻译专业,李颖毫不客气的说没戏。接下来的女生,文科偏多,李颖的评价大部分都是没戏。一直埋头吃菜的姓石的男士,大学里学的是工科,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李颖也拿不定主意,说需要她们公司的移民律师定位一下职业描述,不过希望很大。只听得翻译专业的胖女生啧啧有声,“我当初学外语专业就是觉得出国容易,现在看全错了。”
轮到项小桔夫妻了,项小桔还没开口,李颖就说:“我猜一下,你们都是吴盈的同学,都是学中文的吧?学中文的最没用了,我听听你们的工作吧。”
“你只猜对了一半,我是学的是没用的中文。”项小桔似乎不高兴李颖关于中文专业的评价,又指了一下苏毅,“我先生的专业是软件,现在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
“计算机?!”李颖大叫一声,引得其他桌上的客人纷纷看这里发生了事。李颖吐了一下舌头,接着对项小桔说:“程序员的分最高了,而且找工作很容易,北美每年缺几十万程序员,你可是钓到金龟婿了。”
吴盈也注意到这桌的热烈气氛,笑着走过来说:“说什么呐,谁是金龟婿?”
“哈哈,当然是我们的新郎倌啦。”项小桔拉吴盈坐下,“不过,今天又发现了一个。”说着一指苏毅。
苏毅一笑:“金龟子还差不多,我一会飞到汤里,你们再大呼小叫一番,今天的酒宴钱就不用掏了。”
《移民故事》-前言
阿甘的妈妈说:“生活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我对女儿说:“生活就象一盒巧克力,你选择了一颗,就永远错过了其他颗的味道。”
移民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去还是留?加拿大还是中国?”,这个简单的问题我问了自己两年。
等待移民的日子,没有惊心动魄的历险,没有浪漫温柔的爱情,只有犹豫与抉择。
回首自己的这些岁月,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我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得到了什么,却永远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写出来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就有了这一篇《移民故事》。
下面应该是俗套的致谢辞了。
首先,需要感谢我的编辑Ms.Yang,她也许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编辑,更重要的是没有她的辛勤工作和鼓励,这本书永远只是我书桌上的一堆稿纸。
其实,我最应该感谢的是Jenny,我的妻子,她陪伴我一起走过人生中最精彩的岁月,或者说,有了她,我的人生才变得如此精彩。
感谢我的家人,无论我选择留在他们身边,还是远赴重洋,无论他们支持或者反对我的选择,他们都给了最无私的支持,从精神到物质上。
感谢我的小女儿,听到她的第一声啼哭的瞬间,我才真正意识到生命的伟大之处;看到女儿的第一眼,我才真正意识到遗传的威力。
感谢我的狗,宾哥,每天不知疲倦的为我衔来拖鞋,默默的陪伴我熬夜。
最后,衷心感谢我的朋友,有了你们,我才知道自己为何而写。
我对女儿说:“生活就象一盒巧克力,你选择了一颗,就永远错过了其他颗的味道。”
移民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去还是留?加拿大还是中国?”,这个简单的问题我问了自己两年。
等待移民的日子,没有惊心动魄的历险,没有浪漫温柔的爱情,只有犹豫与抉择。
回首自己的这些岁月,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我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得到了什么,却永远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写出来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就有了这一篇《移民故事》。
下面应该是俗套的致谢辞了。
首先,需要感谢我的编辑Ms.Yang,她也许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编辑,更重要的是没有她的辛勤工作和鼓励,这本书永远只是我书桌上的一堆稿纸。
其实,我最应该感谢的是Jenny,我的妻子,她陪伴我一起走过人生中最精彩的岁月,或者说,有了她,我的人生才变得如此精彩。
感谢我的家人,无论我选择留在他们身边,还是远赴重洋,无论他们支持或者反对我的选择,他们都给了最无私的支持,从精神到物质上。
感谢我的小女儿,听到她的第一声啼哭的瞬间,我才真正意识到生命的伟大之处;看到女儿的第一眼,我才真正意识到遗传的威力。
感谢我的狗,宾哥,每天不知疲倦的为我衔来拖鞋,默默的陪伴我熬夜。
最后,衷心感谢我的朋友,有了你们,我才知道自己为何而写。
Bingle与外甥之《韩国印象》
看到姐姐一家三口推着大包小包从机场向外走,我忍不住想:早知道要我来接机的目的是为了帮他们提包,我真应该请一个力气大的民工来替我出这趟苦差的。
外甥眼尖,第一个从接机的人群中看到我,大叫了起来:“舅舅,快来帮我拿行李!”
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如果配合,我也应该大叫:“外甥,我进不去大厅!”
终于把他们的行李安顿到了机场巴士上,一落座,外甥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
也怪我多嘴,上来就问:“怎么样,去了趟韩国,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哈哈,我就等你这么问呢!”外甥夸张的笑了两声,“舅舅,你怎么和采访奥运选手的电视主持人一样,全都是一个腔调,‘请问某某某,你拿了金牌,最大的感想是……’”
姐姐照顾我的面子,拍了外甥的头一下,制止他说下去。
外甥吐了一下舌头,开始大谈他的感想。
“我拿了金牌,哦,串了词了。我去了韩国,最大的感想就是亲不亲,故乡人。”外甥说到这,等我问他‘此话怎讲’,我假装糊涂,没说话。他停了一下,只好继续说下去。
“舅舅,你去过旅游吗?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你爬过的山比我吃过的饭还多,我是说跟过旅行社旅游吗?幸好没有!我们被旅行社拉来拉去,天天看的都是华侨,一起吃饭的都是中国人,住的度假村里有几百上千号中国人,赌场里面中国人也占了一大半。
“一点也不夸张,真的,不信你问我妈妈。好好好,赌场那句我收回去,我的确是岁数不够进不去赌场,不过我在外面等我爸妈的时候,随便数了一下,中国人很多。分辨不出来?很简单的,日本人表情全部是怪怪的,港台人和大陆人倒不是很好分,反正大部分是中国游客。韩国人?赌场里面没有韩国人,政府不许他们去赌博,不过看美国大腿舞的韩国人倒是不少。这个表演没有年龄限制,我也可以去看,不过你姐姐姐夫不肯出钱,哎呦。
“说起韩国人的长相,全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我是说发型,男式发型几乎只有一种,板寸加发胶,最多是一寸和一寸半的区别,女生的发型也很统一,长头发染上颜色。衣服,鞋子也差不多,时髦男生女生的衣服全是类似的设计。
“嗯,没见到什么白领黑领,不知道他们穿什么时髦衣服,我们转的地方除了游乐场就是菜市场。你又不信,所有的游客晚上都被拉到东大门菜市场,嘻嘻,是东大门市场,跟天津大胡同批发市场一个样。你说得对,那些男生女生的衣服样式,基本上都来自这个市场。
“舅舅,你在街上见没见过外国人买东西?这次我算是见够了,而且还是外国人的扮演者。开始买东西的时候,我妈妈还要用英语问人家How much,后来干脆就用中文问,反正效果都是一样。不是韩国人中文英文都懂,而是中文英文都不懂,大多数人都不行。和国内市场上一样,一律计算器的干活,跟演哑剧一样。就象老外只会说‘多少钱’、‘太贵了’一样,导游也教了我们这几句韩语,不过我除了化妆室是厕所以外,都忘了。
“当然也有会说英文的,大部分也很费劲,只会说no discount。数字也会,说一千是玩刀人,说一万也是玩刀人,然后就急得脸红红的找计算器给你看他想说的是一万不是一千。反正韩国人英文发音比你外甥还烂,每次我妈妈都要捉摸半天才明白他们想说什么。
“你不相信我们买一万元的东西,那你信不信我妈妈在赌场里输掉了几万块?妈妈你拦我干什么,说给舅舅听怕什么,好好,不说就不说。给,舅舅,看看外甥送你的礼物,它就值一万块。不用这么使劲谢我,还不到十个美金呢,哈哈。韩币就这个牌价,而且几天的功夫又跌了百分之一,搞的商店里、导游都喜欢收美金和港币,人民币也比韩币吃香。
“导游当然要收钱了,收小费。对了,我们老师让我们在国庆节里写一篇小作文,我就打算写《亲不亲,故乡人》,至于内容么,现在只能告诉你一点,和导游有些关系。
我一向知道如果想从外甥嘴里套出些什么,就假装不感兴趣,过一会儿他就会忍不住自己说出来。越追问,他越得意,越不肯说。于是,我换了个话题:“韩国好不好玩儿?”
“一点也不好玩儿!”外甥说。
“为什么?”我稍微感到一点奇怪,我还以为小孩子无论去哪里玩儿都会很高兴。
“我们天天坐车,从汉城东坐到汉城西,又从汉城西坐回汉城东,汉城可玩的地方太少。要看大城市,汉城比不上北京;要逛游乐场,爱宝乐园比不上世界公园;要坐过山车,我想坐比不过妈妈坚决不肯;要看皇宫,”外甥说到这,卡壳了。
“怎么搞的,你的排比句用得不错啊,怎么不排下去了,要不要舅舅帮你?”
“前两句是我妈妈和爸爸在飞机上嘀嘀咕咕说话的时候被我偷听到的,最后一句,我开始想说 ‘韩国皇宫比不上中国故宫’,后来觉得和故宫差的数量级太多,就想用故宫的一个院子做比较,可是我又不知道故宫的院子名字。”
我也不知道故宫的这个院那个院,生怕外甥向我请教,只好指着窗外,岔开话题,“看,我们要到家了,你回家第一件事是什么,打电话给女生,讲述你的异国之旅?”
外甥大叫:“哼,我回家第一件事是,睡觉,倒时差!”
外甥眼尖,第一个从接机的人群中看到我,大叫了起来:“舅舅,快来帮我拿行李!”
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如果配合,我也应该大叫:“外甥,我进不去大厅!”
终于把他们的行李安顿到了机场巴士上,一落座,外甥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
也怪我多嘴,上来就问:“怎么样,去了趟韩国,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哈哈,我就等你这么问呢!”外甥夸张的笑了两声,“舅舅,你怎么和采访奥运选手的电视主持人一样,全都是一个腔调,‘请问某某某,你拿了金牌,最大的感想是……’”
姐姐照顾我的面子,拍了外甥的头一下,制止他说下去。
外甥吐了一下舌头,开始大谈他的感想。
“我拿了金牌,哦,串了词了。我去了韩国,最大的感想就是亲不亲,故乡人。”外甥说到这,等我问他‘此话怎讲’,我假装糊涂,没说话。他停了一下,只好继续说下去。
“舅舅,你去过旅游吗?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你爬过的山比我吃过的饭还多,我是说跟过旅行社旅游吗?幸好没有!我们被旅行社拉来拉去,天天看的都是华侨,一起吃饭的都是中国人,住的度假村里有几百上千号中国人,赌场里面中国人也占了一大半。
“一点也不夸张,真的,不信你问我妈妈。好好好,赌场那句我收回去,我的确是岁数不够进不去赌场,不过我在外面等我爸妈的时候,随便数了一下,中国人很多。分辨不出来?很简单的,日本人表情全部是怪怪的,港台人和大陆人倒不是很好分,反正大部分是中国游客。韩国人?赌场里面没有韩国人,政府不许他们去赌博,不过看美国大腿舞的韩国人倒是不少。这个表演没有年龄限制,我也可以去看,不过你姐姐姐夫不肯出钱,哎呦。
“说起韩国人的长相,全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我是说发型,男式发型几乎只有一种,板寸加发胶,最多是一寸和一寸半的区别,女生的发型也很统一,长头发染上颜色。衣服,鞋子也差不多,时髦男生女生的衣服全是类似的设计。
“嗯,没见到什么白领黑领,不知道他们穿什么时髦衣服,我们转的地方除了游乐场就是菜市场。你又不信,所有的游客晚上都被拉到东大门菜市场,嘻嘻,是东大门市场,跟天津大胡同批发市场一个样。你说得对,那些男生女生的衣服样式,基本上都来自这个市场。
“舅舅,你在街上见没见过外国人买东西?这次我算是见够了,而且还是外国人的扮演者。开始买东西的时候,我妈妈还要用英语问人家How much,后来干脆就用中文问,反正效果都是一样。不是韩国人中文英文都懂,而是中文英文都不懂,大多数人都不行。和国内市场上一样,一律计算器的干活,跟演哑剧一样。就象老外只会说‘多少钱’、‘太贵了’一样,导游也教了我们这几句韩语,不过我除了化妆室是厕所以外,都忘了。
“当然也有会说英文的,大部分也很费劲,只会说no discount。数字也会,说一千是玩刀人,说一万也是玩刀人,然后就急得脸红红的找计算器给你看他想说的是一万不是一千。反正韩国人英文发音比你外甥还烂,每次我妈妈都要捉摸半天才明白他们想说什么。
“你不相信我们买一万元的东西,那你信不信我妈妈在赌场里输掉了几万块?妈妈你拦我干什么,说给舅舅听怕什么,好好,不说就不说。给,舅舅,看看外甥送你的礼物,它就值一万块。不用这么使劲谢我,还不到十个美金呢,哈哈。韩币就这个牌价,而且几天的功夫又跌了百分之一,搞的商店里、导游都喜欢收美金和港币,人民币也比韩币吃香。
“导游当然要收钱了,收小费。对了,我们老师让我们在国庆节里写一篇小作文,我就打算写《亲不亲,故乡人》,至于内容么,现在只能告诉你一点,和导游有些关系。
我一向知道如果想从外甥嘴里套出些什么,就假装不感兴趣,过一会儿他就会忍不住自己说出来。越追问,他越得意,越不肯说。于是,我换了个话题:“韩国好不好玩儿?”
“一点也不好玩儿!”外甥说。
“为什么?”我稍微感到一点奇怪,我还以为小孩子无论去哪里玩儿都会很高兴。
“我们天天坐车,从汉城东坐到汉城西,又从汉城西坐回汉城东,汉城可玩的地方太少。要看大城市,汉城比不上北京;要逛游乐场,爱宝乐园比不上世界公园;要坐过山车,我想坐比不过妈妈坚决不肯;要看皇宫,”外甥说到这,卡壳了。
“怎么搞的,你的排比句用得不错啊,怎么不排下去了,要不要舅舅帮你?”
“前两句是我妈妈和爸爸在飞机上嘀嘀咕咕说话的时候被我偷听到的,最后一句,我开始想说 ‘韩国皇宫比不上中国故宫’,后来觉得和故宫差的数量级太多,就想用故宫的一个院子做比较,可是我又不知道故宫的院子名字。”
我也不知道故宫的这个院那个院,生怕外甥向我请教,只好指着窗外,岔开话题,“看,我们要到家了,你回家第一件事是什么,打电话给女生,讲述你的异国之旅?”
外甥大叫:“哼,我回家第一件事是,睡觉,倒时差!”
Subscribe to:
Posts (Atom)